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TTX),它是一种神经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毒素耐热,℃8小时都不被破坏,℃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性腺、肝脏、脾脏、眼睛、皮肤、血液等部位,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精巢和肉多为弱毒或无毒。在熟制河豚时,一定要严格细心地除去河豚的内脏、眼睛,剔去鱼腮,剥去鱼皮,去净筋血,用清水反复洗净。河豚鱼肉质特别细嫩,味美,营养丰富。它的药用价值很高,从其肝脏、卵巢的毒素中,可提练出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巢素等名贵药材。
每年春季是河豚鱼的产卵季节,这时鱼的毒性最强,所以,春天是人食用河豚鱼中毒的高发季节。我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捕获的有毒鱼类,如河豚鱼应拣出装箱,专门固定存放”,所以,河豚鱼还是不吃为好。仅有少数人是拼死吃河豚,但多数人是因不认识河豚鱼而不小心吃了引起中毒。
河豚毒素所在部分和季节上的变化河豚毒素所在部位为鱼体内脏。其包括:生殖腺、肝脏、肠胃等部位,其含毒量的大小,又因不同养殖环境及季节上变化而有差别,按长江河豚和人工养殖河豚的实例证明,各器官毒性比较如下:卵巢〉脾脏〉肝脏〉血筋〉眼睛〉鳃耙〉皮〉精巢〉肌肉。养殖河豚(2龄以上)其器官毒性比较与野生河豚一致,但含毒素量较低。
生殖腺 就是卵巢及精巢。卵巢含剧毒,为河豚含毒量最大的强毒部分之一。精巢是微毒或无毒;卵巢与精巢为长圆形,位于腹腔后部,肛门附近。二者在生殖时期,易于辨别,睾丸为乳白色,卵巢为浅黄色;横断切面,精巢呈白乳糜状,而卵巢则呈颗粒状;但秋后因生殖期已过,卵巢与精巢皆呈萎缩,二者间较难辨别。
肝脏 为一较大纵长的器官,位于腹腔的右侧,上接膨大的胃部,下部尖端达肛门附近,呈灰褐色,内侧具有一绿色的胆囊。肝脏为河豚剧毒部分,食河豚时宜特别注意在食前务必剖除干净,人工养殖的可以通过油煎后食用。
皮肤和血液 皮肤含毒量因河豚种类而异,河豚皮肤含毒量甚微或无毒。血液特别是两块所谓脊血块即脾脏含有剧毒。
肠胃 胃部甚大,能吸入水或空气,使其膨大,胃之下为肠,肠在腹腔内作二回折即达肛门,胃和肠也有毒,但毒性比卵巢及肝脏小得多。
肌肉 肌肉可视为无毒,所以只要挖去河豚的内脏,再剥去皮,洗得干净,是不会有毒的。但河豚死后较久,内脏的毒素溶在体液中,时间一久,可以渗入肌肉,不可不防。特别是制作鱼片(鱼生),用2%-5%碱液浸洗,更加安全。
河豚的卵巢和肝脏为河豚内脏中第二大剧毒脏器,其含毒量的多少,常随季节上的变化而有差异,每年2-5月为卵巢发育期,毒性较强,到6-7月后,产卵期已过,卵巢萎缩,毒性亦减弱。肝脏和卵巢相同,普遍亦为春季毒性较强。此外,不同种类,其含毒量也不一致,而且即使同一种,有时含毒也不一致,一般雌的比雄的毒性强。
我们曾做过暗纹东方豚的毒性研究,取3龄(2冬龄)性成熟暗纹东方豚的卵巢、肌肉、精巢、肝脏,对小鼠进行毒性试验。若按毒力1000鼠单位(即MU)即相当于有毒的河豚脏器1g能使小白鼠1kg致死来推算,卵巢、肌肉、精巢的毒力分别小于:6.6MU、4.5MU、8.1MU。0.克河豚毒素足以使2斤重的小狗死亡,人食用后一旦中毒,毒性发作很快,且一般无法抢救。
河豚鱼浑身是宝,就是河豚毒素,在医疗临床上也具有广泛用途,可制成戒毒剂、麻醉剂、镇静剂等,还可用于癌症的介入治疗。
认识和鉴别河豚鱼:
预防河豚鱼中毒,首先要认识到河豚鱼有毒,并能识别其形状,以防误食中毒。河豚鱼体形长、圆,头比较方、扁,有的有美丽的斑纹;有些则没有斑纹,而是一片黑色的鱼。又有形容河豚鱼外观呈菱形,眼睛内陷半露眼球,上下齿各有两个牙齿形似人牙。鳃小不明显,肚腹为黄白色,背腹有小白刺,鱼体光滑无鳞,呈黑黄色。
河豚去毒加工方法:
因特殊情况需要加工食用的河豚鱼应在有条件的地方集中加工,在加工处理前必须先去除内脏、皮、头等含毒部位,反复冲洗肌肉,洗净血污,加2%碳酸氢钠处理24小时,经检验鉴定合格后方可销售,其加工废弃物应销毁。 关于河豚去毒加工安全食用问题,试验证明加热高温对毒素破坏的可靠性,即野生河豚解毒加热在120℃的温度下达2小时以上,养殖河豚解毒在120℃温度下30-40分钟,可达到毒素的完全破坏和安全食用的目的。河豚肉可作为油菜熟食品或罐头食品。这种温度时间条件在大量生产中,可以得到严格控制,确保食用安全,同时用加热破坏毒素方法加工,可以保持河豚鱼肉鲜食所特有的美味,在渔区汛期加工后,又可以调剂市场供求需要,在养殖区则可以长年供应。 毒理检验:每批制品都应进行动物试验,以白鼠、猫、狗试养试验,无异常反应后再食用为宜。化学试验结果,以Nessler’s试剂最为灵敏,根据稀释到100倍后,仍能呈现明显的正反应,反应的颜色也特殊,与一般由于氨所引起的正反应不同,这种定性反应,也可以供作检验之用,来判断是否含有河豚毒素。 养殖河豚毒性低,只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发展前景广阔,有利于然资源的保护和地方特色优良品种的开发。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是向产区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颁发实行河豚鱼管理试行办法,执行河豚鱼食用安全的加工操作规程,通过加工处理,防止任意抛弃内脏引起人畜误食(无条件地区亦需妥善处理,进行深埋或酸解内脏),以求安全,变有害为有利,增加收入,促进河豚鱼养殖生产的发展。
中毒症状与处理
河豚鱼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潜伏期很短,短至10-30分钟,长至3-6小时发病。发病急,来势凶猛。开始时手指、口唇、舌尖发麻或刺痛,然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麻木无力、身体摇摆、走路困难,严重者全身麻痹瘫痪、有语言障碍、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中毒严重者最后多死于呼吸衰竭。如果抢救不及时,中毒后最快的10分钟内死亡,最迟4-6小时死亡。有报告显示,日本人河豚鱼中毒病死率为61.5%。
对于河豚鱼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发生中毒以后医院抢救,尽快使毒物排出,并对症治疗。预防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管理部门严查,禁止零售河豚鱼,如果发现,将河豚鱼集中妥善处理。
、尽快排除毒物:催吐、洗胃、导泻。2、应用吸附剂减少毒物的吸收。3、补液、利尿,可给予葡萄糖、维生素C、辅酶A、ATP等,促进毒素的排泄。4、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提高组织对毒素的耐受性。5、对症治疗:防治呼吸衰竭。河豚毒素中毒目前无特殊解毒剂,但由于毒素存在体内解毒和排泄很快,如果发病后8小时未死亡,多能恢复,因此,一旦发现中毒,应尽快给予各种排毒和对症处理的措施,让病人度过危急期。
河豚鱼中毒的急救
河豚鱼中毒者一般在食后3小时左右发病,发病初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继而嘴唇、舌、肢体麻木,运动失调如醉酒,随之眼睑下垂,语言含糊不清,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困难,可伴心律失常,晚期进入休克,昏迷。 常用应急措施: 1、立即用1:高锰酸钾或0.5%活性炭悬液洗胃。 2、催吐可口服1%硫酸铜ml,必要时用盐酸阿朴吗啡5mg皮下注射。 3、高位清洁灌肠及口服硫酸镁导泻。 4、静脉补液必要时加用升压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 5、必要时氧气吸入,注射呼吸兴奋剂及人工辅助呼吸。 6、纠正电解质及酸中毒。中药治疗以小野鸡尾草、甘草、绿豆煎服。豹纹东方豚体呈亚园筒形,向后渐细狭,体长为体高的3—4倍。吻园钝而短。眼大,位上侧。鼻孔每侧两个。头部及体背、腹面均无小刺,皮肤具瘤状皮质小突起。侧线发达,上侧位。体呈草绿色,腹面白色,尾鳍后端桔红色。该鱼种分布在我国山东、辽宁、台湾。为近海底层食肉型杂鱼。每年春季2—3月份在近海沿岸产卵,产卵鱼体—毫米。该鱼毒性极强,卵巢和肝脏有猛毒。尤其在产卵期,一条克的鱼,其卵重约32克,肝重约22克,两者之和的总毒量可达22万单位,这样的毒性能使11人致死。紫色东方豚体呈园筒状,向后渐狭小。体长为体高的3.4—3.6倍。吻园钝。眼小,位上侧。口小,前位。唇发达,边缘细裂。体光滑,无小刺,无瘤状突起。侧线发达,上侧位。体呈棕紫色,腹面白色。体色随鱼体生长而变色。该鱼分布在黄海和东海,为暖水性近海底层杂鱼,主食小鱼虾,个体较大,最大可达毫米左右。该鱼毒性强,卵巢和肝脏具猛毒,皮肤和肠有强毒,肉和精巢无毒。本鱼最大毒量可达万单位,每条大型个体鱼可使33人中毒死亡。虫纹东方豚体呈亚园筒状,体长为体高3—3.9倍,吻园钝,鼻孔两侧两个,鳃孔中大,鳃盖膜白色。体光滑,无小刺,无瘤状突起。体呈灰褐色,背侧有许多园形大小不一的淡兰色和白色斑点。该鱼生长在我国沿海,暖温性底层食肉性鱼类。有气囊,遇敌害时能使腹膨胀。产卵时体长—毫米,最大体长毫米。该鱼毒性强烈,卵和肝有猛毒。一条体重克的虫纹东方豚,其肝、卵毒力之和可高达96万单位,能使5人中毒致死。星点东方豚体呈园筒状,向后渐狭小。体长是体高的2.8—4倍。眼小,鼻孔两侧两个,鳃孔中大鳃盖白色,皮肤较薄,头部及体背均有小刺,吻部及头尾光滑。体呈草绿色,褐绿色或墨青色,腹面白色。该鱼分布在我国沿海,为西北太平洋沿岸暖温性近海底层食肉性杂鱼,喜栖于近海海藻丛中,以贝类为食。个体小。体长毫米以内。该鱼的肝、肠、卵均有猛毒,肝脏全年有毒,尤其与其它河豚不同的是精巢有强毒。整条鱼毒力可达10万单位。一条鱼可毒死一头公斤以上的猪.星点东方鲀Fuguniphobles地方名为艇巴、腊头、龟鱼等。体背、腹面各具一群弱小的刺。体上半部暗绿色或褐色,并似星点状散布着许多白色小圆点,腹面白色。胸鳍后上方及背鳍基部各有一长圆形黑斑。尾鳍为杏黄色,其他各鳍呈淡黄色。紫色东方鲀Fuguporphyreus[地方名]地方名为面艇巴。个体较大,一般体长25~30厘米、体重克左右。体光滑无刺,体表斑纹随鱼体生长而变化,个体小时作背密布褐色小点,随个体长大斑点渐消失而呈一致紫褐色。腹面乳白色。胸鳍后上方及背鳍基部各有深褐色的大圆斑。[产地、产季]各种河鲀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的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及鸭绿江、辽河、长江、钱塘江、珠江等各大河流都有产出。每年春、夏两季为主要捕获季节。一般混杂在其他鱼虾中被兼捕而获。在山东、辽宁等省沿海渔民则多采用延绳钓捕获河的。[经济价值]肉味腴美,但其卵巢、肝脏、血液中均含剧毒,须经严格去毒处理后方可食用。在亚洲某些国家,特别是日本人有喜食河鲀的传统习惯。河鲀鱼肉可鲜食也可加工制盐于品和罐头食品。辽宁等地产的艇巴鱼干是名特水产品之一。此外,河鲀之皮可制取工业用明胶和皮革;肝可熬工业用油;卵和卵巢可提取毒素制成医用镇静剂和农药。现在我国沿海地区不少渔民还开展河鲀鱼养殖,以活鱼出口日本等国家,经济效益甚佳。然而由于河鲀有剧毒,人畜误食均会中毒致死。我国有关部门规定未经去毒处理的鲜河鲀及其制品严禁在市场出售;对于混杂在其他鱼货中的河鲀鱼,水产经销者一定要挑拣出来并作适当的处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