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吃酱油会让皮肤伤口变黑吗

拥有人生第一双溜冰鞋的第一天,我就华丽地把自己的两个膝盖都摔开了花。

清理伤口的时候我咬紧牙关,一声都没有嚎,但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焦虑的妈妈列出了一张忌口清单,却叫我傻了眼。在这张清单上,除了鸡蛋、牛奶和鱼虾之流,赫然在列第一位的,就是酱油。可是我最喜欢吃酱油!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吃酱油?!

我妈说:「因为伤口会变黑啊。你看酱油那么黑!你啊!就是因为太喜欢吃酱油,所以一直都不白净,皮肤总是黝黑黝黑的!一点都不漂亮,不像个女孩子!……」

我不敢再辩,服了。

后来我成为了一名皮肤科医生。多年以后的今天,回头看看这件事情,才发现:

妈!我被你坑了呀!

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变黑?

在我们的皮肤里,有一群叫「黑素细胞」的小家伙,它们每天孜孜不倦地用「酪氨酸」这样一种人体内的氨基酸作为原料,经过「酪氨酸酶」的催化,以及其他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黑素」。

而「黑素」,就是我们皮肤颜色的主要决定因素。它的多或少,受遗传基因、激素水平和紫外线照射等等因素的影响。

吃酱油能不能让我们变黑?

酱油里的确含有酪氨酸,不过,它并不是唯一一个含有酪氨酸的食物,甚至都不是食物中富含酪氨酸的佼佼者。

不同制作工艺、种类、厂牌的酱油,酪氨酸的成分会稍有出入,但通常不见得比白白净净的牛奶、豆浆更高,更远远比不上素称有美白功效的薏米。可见食物中酪氨酸含量的多少,其实对肤色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实际上,原料的充足显然不等于成品的高产,就算我吃下去大量酪氨酸,我体内的黑素生产流水线不加班,也不见得会形成更多的黑素。

那么也许有人产生了新的疑虑:酱油里会不会含有促进合成黑素的催化剂呢?

其实,黑素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催化剂就是酪氨酸酶,它不能耐受强酸,无论酱油里是否含有酪氨酸酶,都会在进入胃的时候,就被胃酸灭活,失去了能催化化学反应的生物活性。

因此,酱油里其实即不特别富含黑素的原料,也无法促进黑素的合成。吃酱油,根本不会使我们变黑。

有伤口的人,鸡蛋、牛奶和鱼虾也不能吃?

传统医学有种说法,说有些食物是「发」的,会使人皮肤像发面馒头一样「发」起来,肿得高高的隆起于皮表。这种说法在传播的过程中,又渐渐演变成了:倘若有伤口的人吃了「发」物,就会留下隆起的难看的疤痕,因此必须忌口。鸡蛋、牛奶和鱼虾正是其中的代表性食品。

实际上,「发」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其实,这很可能是古人对于荨麻疹的一种经验性判断。因为荨麻疹的典型皮损,就是隆起于皮肤表面、伴随剧烈瘙痒的片状风团,而荨麻疹最常见的病因,就是不能充分消化高蛋白食品而导致的过敏,鸡蛋、牛奶和鱼虾都是高蛋白食品,不能耐受的人群食用后可能诱发或加剧风团。但这跟隆起的疤痕是机理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

通常来说,皮肤受伤后的修复是由真皮层发出的,只要损伤局限于表皮而不达到真皮层,就不会形成瘢痕。但同样是伤及真皮,有的人受伤后仅仅留下细细的一条线,有的人则会留下粗大、隆起、暗红色的疤痕。

这并非因为伤口愈合期间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体质,医学上称之为「瘢痕体质」。

没有瘢痕体质的人,即使大吃鸡蛋牛奶,伤愈后同样只会留下一条细线;有瘢痕体质的人,即使不吃鸡蛋牛奶等物,只要伤口深达真皮层,同样会留下难看的隆起的瘢痕。对后者来说,与其费时间琢磨怎么忌口,不如小心避免受伤来得实在。

如果不是吃错了东西,为什么我的伤口愈合后留下了黑印子?

当皮肤存在炎症时,为了抵御外界一些诸如细菌之类的微生物的入侵,我们的身体会在局部释放一些炎症介质,以激活局部的免疫应答。这些炎症介质会对黑素细胞造成刺激,可以导致局部的色素沉着,也就是黑印子。

因此,即使我们完全不吃酱油,假如伤口愈合很慢,炎症刺激存在的时间长,还是有可能会留下色素沉着,使得局部的皮肤颜色总是比周围的正常皮肤颜色更深一些。

由于黑素也是会随着皮肤表面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代谢掉的,这种色素沉着通常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减退。只是这个过程会很慢很慢,有时甚至长达数年。

假如嫌黑素代谢太慢,就更不应该胡乱忌口了!在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中,维生素C可以促进黑素的代谢,维生素E可以减少黑素的形成,烟酸可以降低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而防止被晒黑……这些元素分别存在于不同的食物里,只有全面均衡饮食,才能把这些好东西都据为己用。

众所周知,好医生康复新液既能主动修复体内黏膜,又能修复体表皮肤创面的药品,既能内服又能外用,可加速皮肤创面愈合,还能治疗口腔溃疡和烧烫伤等,堪称“万能神药”,皮肤受伤,以其担惊受怕不如尽快用康复新液等加快伤口痊愈。

延伸阅读

我们的皮肤是怎么变黑的?

文丨chnyLin

人的肤色一般是基因决定,基因的范围更广,包括黑色素、皮肤中的血管、角质层的厚薄。

黑素细胞居于表皮的基底细胞层,产生的褐黑色颗粒,向邻近部位传送,使表皮的基底细胞层散布黑素。黑素多时肤色就深,黑素少时肤色就浅。   

黑素细胞的多少,每一个种族都有大致相同的数目,当然黑种人会很多,而白种人则相对要少得多,黑素细胞的多少决定了种族之间肤色的不同。

还有皮肤中的血管情况。人的皮肤是人体的保护层与最大的感官,穿行于皮肤及皮下的毛细血管相当丰富。

如果皮肤里流动的是殷红的鲜血,肤色就是红润的,如血色发暗,皮肤也是灰暗的,当人贫血时,由于缺少红细胞,皮肤也就苍白缺少血色了。

  

还有角质层的厚薄对肤色也有一定的影响,角质层太厚,黑素会被阻挡,肤色也就不太黑了;过薄,透明度好,就会一目了然地显露皮肤的本色

其中,有许多因素都能导致黑色素的沉着,如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女性生理期间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等都能促进黑色素的合成。

另外,常吃某些感光食物,如芹菜、芒果等,经过日光照射确实可能产生斑点或脸色发黄。

“吃黑变黑”不靠谱!

“酱油让人变黑”之说,与其色泽有莫大关系。民间常言“吃什么补什么”、“以形补形”,黑褐色的酱油难免让不少亲们担心“近酱者黑”。按此推论,岂不是常吃白糖、牛奶能“染”白皮肤,若如此,恐怕世上可以没有黑皮肤者了,此说法显然不对。

实际上,目前也并没有证据表明酱油吃多会让皮肤变黑,而关于“以形补形”之说,不少专家们则建议亲们别盲从,最好能一个个仔细辨别。

目前,市场上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出厂的酱油,都以大豆、小麦等为原料发酵制成,和其他食物一样,食用后会转化成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无机盐、水等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并不具备增加光敏感的功能,也不合成激素。

酱油中的色素物质亦不会直接转移到皮肤中,对黑色素细胞的合成并不起作用。相反,做菜时舍弃酱油,却会让许多美味佳肴变得索然无味。

注意!有些东西吃了确会变黑

吃酱油不会让皮肤变黑,然,有些东西“吃”了确实会“染”黑皮肤。

人体内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包括有机物、重金属等过度都会导致皮肤变黑。譬如,砷中毒,即常说的“砒霜”中毒而死的人皮肤表面往往呈脱水状,化学物质砷在人体内含量过多造成皮肤、嘴唇、指甲呈现青紫色。

女性月经期间分泌的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等也能促进黑色素合成。如果人吃多了极易感光的食物如芹菜、芒果等,经日光照射易产生斑点或脸色发黄。

不少药物也能改变正常肤色,如服用奎宁者约10%的病人面部出现蓝色色素斑。反复使用含汞软膏,也可在病患处留下棕色色素等。

某些食物也是皮肤黑变的祸根,富含铜、铁、锌等金属元素的食物有此弊端。

这是因为这些金属元素可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与黑色素生成有关的酪氨、酪氨酸酶以及多巴胺酉昆等物质的数量与活性。这些食物主要有动物肝、动物肾、牡蛎、虾、蟹、豆类、核桃、黑芝麻、葡萄干等。

常吃一些富含铜、铁、锌等金属元素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肾,甲壳类动物蛤、蟹、河螺、牡蛎,水产品乌鱼子,也容易变黑。这是因为,酪氨酸酶是黑素代谢中目前唯一已知的酶,是由黑素细胞合成的。

柠檬、木瓜、青瓜以及柑橘类水果都很感光(容易接受阳光)。白天吃了这些感光果蔬后,应避免日晒,否则吸收阳光多,也容易黑。

对于防止变黑之方法,亦要选对方式和坚持实践,诸如多吃富含褪黑素、维他命E的食物,如白菜、洋葱、西红柿等;譬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喝水、不抽烟、不喝酒,都是防止皮肤变黑的有效方法。

责任编辑:陈彦霖于亚光

本文参考资料:

《为什么皮肤科医生不显老?》作者: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误区丨吃酱油会让皮肤伤口变黑吗?》作者:丁晨晖: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食疗课程讲师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丁香医生、中国青年报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往期精选

1.手足口病6-9月进入高峰期,宝宝如有以下症状,务必就诊

2.令狐恩强:每年约17万人死于胃癌!如何打造你的胃部防护线?

3.烧烫伤,处理时间只有秒,冷水浸泡最有效

4.想健康长寿吗?请您吃蟑螂,李时珍也这么说

5.慢性咽炎反反复复,原来竟是胃食管反流导致!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业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jiaostore.com/arhzl/2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