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晚新视觉4月6日报道,一名江苏南京的46岁男子鼻根边长了一颗“痘痘”。他将痘痘挤掉后,没几天便出现头昏眼花,讲话不清的症状,医院检查。经过诊断,男子为颅内感染之颅内脓肿。经过内外科积极治疗,男子病情虽得到好转,但也留下后遗症,左侧上肢瘫痪。
艾小问
为什么挤痘痘会引发颅内感染?
从人体结构而言,面部静脉缺乏阻挡血液逆流的静脉瓣,所以硬去挤压痘痘的时候,痘痘里面的细菌有可能会逆流进入到脑血管的静脉窦从而引发颅内感染。
医生
这不是个例,#9岁女孩挤痘痘引发颅内感染#冲上微博热搜第一。这也太可怕了
颅内感染是什么?
脑膜炎在过去给全世界范围的人民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由脑膜炎组织联盟(ConfederationofMeningitisOrganisations,CoMO)于年开始发起,每年的4月24日是世界脑膜炎日。
脑膜炎(meningitis)系指软脑膜的弥漫性炎症性改变。“meningitis”,来自于古希腊语“μ?νιγξ”(meninx),意指“膜”;而后面的“-itis”则代表“炎症”之意。
脑膜炎是指脑膜结构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螺旋体、原虫、立克次体等),癌症、外伤、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等也可致病。
感染性:脑膜炎绝大部分由病原体引起
细菌性: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膜炎是其中最主要的类型;病毒性:虽比较严重但大多数人能完全恢复,少数遗留后遗症;真菌性:常继发在免疫力低下患者或来源于耳鼻喉科真菌感染或颅部开放性创口患者。其他:螺旋体、原虫、立克次体等均可能引起脑膜炎。另外感染性脑膜炎又可分为:
(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
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多由病毒引起);
慢性脑膜炎(可由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布氏杆菌及真菌引起)。
非感染性
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白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结节病等肿瘤性:癌性脑膜炎又称为脑膜癌病,主要是肿瘤细胞脑膜转移;化学性:由刺激性化学药品(如氨甲蝶呤等)引起;其他:、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也可能释放刺激性物质到蜘蛛膜下腔而导致脑膜炎;2、部分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也会出现脑膜炎表现。艾小问
感染性脑膜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发热、颈痛、畏(强)光、呕吐、肌肉关节和(或)肢体疼痛、剧烈的头痛、意识模糊、皮肤红疹、抽搐、手足冰冷等。
医生
最常见的症状为严重头痛。有人描述成“这一辈子从未经历过的、也不想再经历的头痛”!
部分头痛患者常伴有喷射样呕吐。
感染性脑膜炎多具有发热,可呈持续高热、波状热等多种热势。
部分患者可表现出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抽搐发作等。
医生查体可发现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部分患者因病情波及脊髓膜而出现背痛及其他神经根刺激症状及体征。
腰椎穿刺术获取脑脊液标本,用于分析是否为感染?何种病原微生物?
头颅增强MR扫描——用于协助诊断,进一步了解病变部位。
脑膜炎的治疗感染性脑膜炎在未获得确切病原体前可经验性联用抗病毒及抗菌药;感染性脑膜炎在获得确切病原体后应针对性地抗感染治疗;结脑在未明确是否为耐药菌株前可经验性使用常规抗结核治疗。
有颅高压表现时,应积极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药物降低颅内压;
流脑、隐脑等危重型脑膜炎诊治应积极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在充分抗感染前提下,可尝试使用激素减轻脑部的炎性水肿;
非感染性脑膜炎应当对病因积极处理,如癌性脑膜炎可考虑使用鞘内注射治疗化疗药物等。
脑膜炎在病情不同阶段以及主要症状区别,治疗也有所不同。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辩证、八纲辩证等都是常用思路。
在发病早期,正气尚盛,邪气未剧,症状以发热、头痛为主时,可从外感发热、外感头痛论治,例如邪在卫表,治法应当辛凉解表,清气泄热。但是对于本体素质较差或者体质衰弱患者,应当早期即当匡扶正气,驱邪外出。
在疾病中期,正气与邪气两者争据胶着,症状以高热持续,头痛剧烈,项强,反复呕吐,口渴唇干,治法则应当清热凉营,泻火解毒,透邪外出。如果疾病进一步发展,出现脓毒积聚脑部,患者高热不退,或稍降复升,头痛不休,昏迷惊厥,甚至烦躁谵妄,治疗上就要加上醒脑开窍治疗等。
方剂使用方面,银翘散、白虎汤、犀角地黄汤、清营汤、清瘟败毒饮等,针灸治疗也可在病症不同阶段,随症加减应用。
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室近年来,多次收治各类感染性脑膜炎、脑膜脑炎患者,与感染性疾病科通力合作,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救治单纯疱疹性脑膜脑炎、带状疱疹病毒脑膜脑炎、带状疱疹病毒脊髓炎、奈瑟球菌脑膜炎并脑脓肿等危重患者。
病例,老年男性,因耳鸣头痛2周入院,查头颅MR提示广泛脑膜脑炎表现并硬膜下积脓,腰穿查脑脊液提示病原体提示肺炎链球菌,经积极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好转出院,门诊随访复查MR提示病灶完全吸收。
病例2、中年女性,反复头痛、低热2月入院,查头颅MR正常,经腰穿查脑脊液提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经积极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门诊随访无复发。
另外脑病与心理病科在非感染性脑(膜)炎领域,如自身免疫性边缘叶脑炎、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性脑脊髓炎(MOG-EM)等神经免疫性脑脊髓炎诊治积累大量的诊治经验,并与北京、广州等多地专家有密切学术交流,目前主持视神经脊髓炎课题一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