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中毒多发生在婴幼儿至学龄前期,是儿科急诊的常见疾病之一。小儿的中毒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常为急性中毒。
小儿接触的各个方面,如食物、环境中的有毒动、植物,工、农业的化学药品,医疗药物,生活中使用的消毒防腐剂、杀虫剂和去污剂等,都可能发生中毒或意外事故。
造成小儿中毒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年幼无知,缺乏生活经验,不能辨别有毒或无毒。婴儿时期往往拿到东西就放人口中,使接触毒物的机会增多。因此小儿中毒的诊断和急救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1、中毒的途径经消化道吸收中毒:为最常见的中毒形式,可高达90%以上。毒物进入消化道后可经口腔粘膜、胃、小肠、结肠和直肠吸收,但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常见的原因有食物中毒、药物误服、灭鼠或杀虫剂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灌肠时药物剂量过量等,医院儿科门诊就遇到多例一次吃完一瓶鱼肝油和一整瓶补钙药的例子,更有孩子一次误食成人四天药量的降压药等。
皮肤接触中毒:小儿皮肤较薄,脂溶性毒物易于吸收;毒物也可经毛孔到达毛囊,通过皮脂腺、汗腺吸收。常见有穿着有农药污染的衣服、蜂刺、虫咬、动物咬伤等。
呼吸道吸入中毒:多见于气态或挥发性毒物的吸入。由于肺泡表面积大,毛细血管丰富,进入的毒物易迅速吸收,这是气体中毒的特点。常见有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吸入中毒等。
注入吸收中毒:多为误注药物。如毒物或过量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被机体吸收的速度最快。
2、中毒的诊断中毒经过:由于小儿,尤其是婴幼儿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详细了解并告知医生孩子发病经过,病前饮食内容,生活情况,活动范围,家长职业,环境中有无有毒物品,特别是杀虫、毒鼠药,家中有无常备药物,经常接触哪些人,同伴小儿是否同时患病等。
家长还要注意有重要诊断意义的中毒特征:如呼气、呕吐物的特殊气味;口唇甲床是否发绀或樱红;出汗情况;皮肤色泽;呼吸状态、瞳孔、心律紊乱等。同时还需检查衣服、皮肤及口袋中是否留有毒物,为医生提供诊断线索。
积极配合医生对毒源调查及检查:现场检查需注意病儿周围是否留有剩余毒物,如有否敞开的药瓶或散落的药片、可疑的食物等。有条件时应采集病人呕吐物、血、尿、便或可疑的含毒物品进行毒物鉴定,这是诊断中毒的最可靠方法。
3、中毒的处理送医前紧急处理:根据中毒的途径、毒物种类及中毒时间采取相应的排毒方式。
1-催吐:适用于年龄较大、神志清醒和合作的患儿。对口服中毒的患儿,当神志清醒,无催吐禁忌证时,均可进行催吐。可用手指、筷子、压舌板刺激咽部引起反射性呕吐。一般在中毒后4~6h内进行,催吐越早效果越好。有严重心脏病、食管静脉曲张、溃疡病、昏迷或惊厥病人、强酸或强碱中毒、汽油、煤油等中毒及6个月以下婴儿不能采用催吐。
2-皮肤粘膜的毒物清除:接触中毒时应脱去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毒物接触部位。
3-对于吸入性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应将患儿移离现场,放置在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环境,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有条件的可及时吸氧。
4-有毒动物咬伤所致的中毒:可以清洗伤口同时在肢体近心端加止血带,阻止毒物经静脉或淋巴管弥散,止血带应每10~30min放松1次。
家长发现患儿中毒,第一时间报警寻求医疗帮助,尽可能准确的采取送医前急救措施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和对身体造成的进一步伤害。入院之后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
4、中毒的预防为了防止小儿中毒的发生,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管好药品:药品用量、用法或存放不当是造成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家长切勿擅自给小儿用药,更不可把成人药随便给小儿吃。不要将外用药物装入内服药瓶中。家庭中一切药品皆应妥善存放,不让小儿随便取到。
农村或家庭日常用的灭虫、灭蚊、灭鼠剧毒药品,更要妥善处理,避免小儿接触,各种农药务必按照规定办法使用。
做好识别有毒植物的宣传工作,教育小儿不要随便采食野生植物。
禁止小儿玩耍带毒性物质的用具(如装敌敌畏的小瓶等)。
普及相关预防中毒的健康知识教育。
中医儿科:郴州医院门诊大楼4楼(新院区)科室PS:如有需要可直接添加儿科孙医生的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