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临床的观察上,有一个比较遗憾的现象就是抑郁症被过度使用了。很多人对强迫症的了解还比较陌生,不像对抑郁症那么熟悉。但事实上,强迫症是一切焦虑、恐惧、抑郁,甚至是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本心理特点。
很多患者的表现本是强迫症,但却被当成抑郁症治疗了,这样的治疗怎么能让患者得到有效的康复呢?
无法控制的灾难性想象,难以自拔的紧张、焦虑、恐惧等等,这些特点都是典型的强迫性心理的表现。
强迫性心理的表现,可以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但是如果是过度的表现,就是一种症状了,就会给强迫症者带了严重的影响和痛苦。那么对于已经发展为强迫症的情况下,强迫症者该如何战胜强迫症呢?
心理学家指出:一切心理疾病的治愈终究要从心理上矫正。常言道:“心病终须心药医”。
在李宏夫老师的《战胜强迫症》书中讲到:唯有改变强迫症患者的心理模式(思想模式),才能达到的真正的治愈,一味的依靠药物治疗,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强迫症仍是会反反复复。
单纯从病理学的角度来说,神经递质(五羟色胺、肾上腺素)的不平衡会导致强迫、焦虑、抑郁等症状。但事实上,我们必须要了解是什么因素又导致了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呢?
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多数人对自己的心理特点都有一定的了解,那就是在爆发强迫症以前,就是一个比较容易敏感、多虑、多疑、完美主义、爱胡思乱想的人。进一步来说,爱胡思乱想的人,就会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负面的情绪。
当一个人经常或长时间处在焦虑、恐惧、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下,身体组织包括植物神经,就会遭受负面情绪不同程度的攻击和破坏,导致神经递质水平的降低、植物神经紊乱。而植物神经紊乱或是躯体症状的反应,又会进一步加剧负面情绪的波动,身心如此交互作用,恶性循环。这正是从中医及心理学身心一体的观点。
对强迫症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在正确的努力下获得良好的康复。
以下,为强迫症患者分享一种摆脱强迫症的自我康复训练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正念疗法“亦止法”。
很多强迫症、焦虑症等神经症的患者通过这个方法获得了很好的康复和改善。相信只要你按照这个方法努力去练习也一定会获得很好的效果。
亦止法,是通过对当下描述、标记,并加上“亦是如此”的方式,使心专注于当下,保持正念(觉知),从而消除强迫、焦虑、恐惧、抑郁等症状。
亦止法练习要领:摘选《战胜强迫症》一书
身体感官(耳、眼、鼻、舌、身、意)与外界接触,所经验到的一切,无论是看到、听到、想到、感觉到、闻到、尝到、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对其进行描述,并在后面加上“亦是如此”。
练习时可以是心中默诵,也可以说出声音。
只对当下经验到的后面加上“亦是如此”,不是上一刻的也不是下一秒的。
练习中不刻意寻求效果,对当下的感受不做任何的控制、改变、寻找、消除。
练习是融入到生活中的、随时随地的。
例如:我会不会变成疯子“亦是如此”,像疯子一样脱光了衣服到处乱跑“亦是如此”,到处吃垃圾,吃大便“亦是如此”,所有认识我的人都看到我这种疯样“亦是如此”,那简直太恐怖了“亦是如此”,还不如死了“亦是如此”。
想到大便“亦是如此”,我会不会吃自己的大便“亦是如此”,想到了卫生间“亦是如此”,想到了马桶“亦是如此”,想去大便“亦是如此”,感觉有种强烈的冲动“亦是如此”,想要吃自己的大便“亦是如此”,好恶心“亦是如此”,做个深呼吸“亦是如此”,我知道这是我的强迫“亦是如此”,就像老师说的,这都是强迫的不同伪装“亦是如此”,都是“同一个”而已“亦是如此”,它只是换了不同的外衣而已“亦是如此”,不管我有哪些担心和害怕,不管我有哪些强迫,它们都只是强迫的不同包装而已“亦是如此”。
想到老师对我说的话“亦是如此”,想到亦是如此的重要性“亦是如此”,不管我在想什么,做什么、感觉到什么,一切都对它加上亦是如此“亦是如此”,好像平静了一些“亦是如此”??????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小编猜你还想看:
心理学家:焦虑症光靠吃药是不行的,练习这二种方法也能走出来
“这一次,我确信我的抑郁症不会反复了”,感谢这个方法拯救了我
心理学家:抑郁症不是吃药就行的,这五种方式才是解脱之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