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研究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将认知神经科学和神经影像研究的发现转化为靶向精神疾病症状涉及的神经生物学改变的有效治疗方法。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环路的启发式分类法以指导强迫症的治疗。我们通过整合来自多个来源的信息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提供了病例对照表,根据强迫症状患者描述的症状讨论其表型表达中的不同临床特征。其次,我们结合了强迫症中神经心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的研究发现,将这些临床特征的变化与潜在的神经环路功能障碍联系起来。第三,我们考虑可以针对那些特定的神经环路功能障碍予以行为、药物和神经调控治疗。最后,我们建议检验这种基于神经环路的分类方法,以及在未来研究中应考虑该方法的重要局限性。
1.简介精神卫生研究人员面临着观念上的挑战,即开发新的框架来理解和分类精神疾病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的诊断分类体系可有效确保临床医生之间的诊断交流,但在确定精神病理学的生物学特性时,很大程度上在“病因学上是不可知的”。精神疾病高水平的共病性和异质性、流体症状轨迹、遗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的交叉诊断重叠以及许多精神疾病治疗方法的疗效有限,限制了我们对基于分类诊断的精神疾病神经生物学的理解。另一种方法是利用从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中获得的精神疾病症状相关的大脑环路的新知识,以建立基于神经环路的分类法来理解和治疗精神疾病。确实,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中已经识别出了具有不同神经网络改变的个体群。不同的神经环路改变可以帮助解释精神疾病的异质性,此外,针对特定神经环路功能障碍的干预可以改善治疗效果并指导临床实践。
神经环路模型有较多研究的精神疾病中,强迫症(OCD)算是其中一种,因此它可能特别适合于这种方法。传统观点认为,强迫症与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功能障碍相关。然而,现在已经认识到其它环路(额叶-边缘皮层环路,额-顶叶环路,小脑)的改变也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神经环路的异常可能会相互影响,从而产生复杂的强迫症表型。因此,强迫症患者在这些神经环路中可能具有不同程度和模式的改变,从而导致表型的异质性。最后,由于强迫症状的不同临床表现所涉及的更宽泛的概念,比如强迫和焦虑,目前已经有一些举措可以做到强迫症的跨疾病诊断。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在先前涉及强迫症的神经环路模型上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一种基于启发式神经环路的分类法,可用于指导将来对该疾病的治疗。首先,我们通过案例来描述患者的症状,涵盖大多数强迫症的临床特征。第二,我们利用强迫症的神经心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提出强迫症临床特征与潜在的神经环路功能障碍之间联系的猜想。第三,我们考虑可以针对那些特定神经环路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治疗效果。第四,我们建议未来可开展研究来检验这种基于神经环路的分类方法,以支持或驳斥我们对临床特征、特定神经环路改变和治疗方法之间联系的猜想。最后,我们讨论了基于神经环路分类方法的局限性,特别是将个体患者中表现出的不同临床特征映射到相互连接并相互影响的不同神经环路上所面临的挑战。
2.强迫症和相关的神经环路在世界范围内,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3%。强迫症通常是一种慢性疾病,并伴有严重的功能障碍、巨大的财务支出及死亡率增加。强迫症以强迫行为(如重复、仪式化行为或心理仪式)和/或强迫思维(反复的、侵入性的、不想要的、令人沮丧的、耗时的想法)为主要特征。强迫思维会导致恐惧和焦虑(伴随或不伴随植物性神经症状)或怀疑和不确定性,而强迫行为通常是为了应对强迫思维而产生的。同时,强迫症存在表型异质性。例如,强迫思维的内容和强迫行为的表达在个体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从对污染或或伤害的担忧到对对称或禁忌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