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洗手
拖鞋朝同一方向摆正
反复检查门锁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这些是强迫症的症状表现吗?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又称为强迫性障碍,是以反复出现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疾病。患者虽然明白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是不合理的,却无法控制,无力摆脱,因而感到十分焦虑痛苦。强迫思维是强迫症的核心症状,强迫行为常是继发的,强迫动作的反复出现,往往是患者为了缓解内心焦虑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强迫思维包括:害怕患上某种疾病或被细菌/污染感染,担心故意伤害或误伤自己或他人,对整齐、对称、数字、图案的认定过分执着等。
而强迫行为作为缓解患者焦虑的方法,通常会有以下表现:害怕被细菌/污染感染的人可能会反复洗手,害怕伤害他人的人可能会多次重复执行某项操作以“中和”思想,除此以外,患者也可能会表现为反复检查门锁、排序、核对、计数、默诵字词、对物体的安排过分苛刻,或是走在一定的图形上等。强迫症患者通常每天会消耗至少1小时在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上。
强迫症的诊断必须在精神科医生评估后出具。如发现强迫症相关症状表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对强迫症的偏见
大多数人对强迫症略有了解,但认识并不完全或不准确。有人将注意卫生或做事一丝不苟的人戏谑为强迫症患者;或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重复或仪式性行为等同于强迫症,如文章开头所列出的反复洗手、拖鞋朝同一方向摆正;有人认为反复洗手是强迫症患者必有的症状表现;强迫症患者对自身不寻常的强迫表现没有意识;或患者只要有意愿就能控制自己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等。
正确认识强迫症
强迫症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有研究认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强迫症的发生发展。
强迫症患者人格及心理特征复杂,除强迫症症状外,往往还伴有其他类型的神经症症状,一过性精神病性症状以及人格障碍,如强迫型、回避型和偏执型人格障碍。比如强迫症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抑郁情绪、紧张、焦虑、追求完美、不安全、自卑、自责、刻板等,这与强迫型人格突出表现优柔寡断、尽善尽美、既严于律己又苛责别人、不安全感、难得通融的观点一致。
另外,强迫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往往是不良的,表现为亲密度低、情感表达受限、缺乏文化娱乐活动、高矛盾性、高控制性、缺少父母的情感支持以及频繁被父母惩罚等。从认知行为角度分析,强迫症患者会高估负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和事件发生造成的损害,低估自己忍受损害的能力,以及特别高估事件发生时自己将要承担的责任和后果,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会导致焦虑的发生,也会导致巨大的羞耻感或内疚感。
为强迫症正名
综上所述,强迫症绝不等同于注意卫生或是做事一丝不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重复或仪式性行为可能只是强迫性倾向行为,并不是强迫症,因为真正的强迫症除去行为,还会令患者十分虚弱,并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甚至导致严重的焦虑。
虽然强迫症的典型表现包括反复洗手,但是强迫思维和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强迫症患者可能反复检查煤气,以防发生火灾;其实许多强迫症患者对于自身不合理的强迫表现是有意识的,但还是无法避免和控制这些想法和行为,这也是强迫症造成患者痛苦的主要原因,有些强迫症患者甚至称自己像发了疯一样,因为不理性的想法而焦躁不安,可是又无法控制自己的反应。
面对强迫症患者的不合理行为,不只是纠正或是制止,理解患者行为背后的焦虑才是对患者极大的支持和安慰。社会和家人为强迫症患者提供的尽可能安全的环境可以帮助患者降低焦虑水平,缓解强迫思维对患者的影响,有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文章源于网络,仅供医学科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