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处处蚊子咬,家家备蚊香、电蚊液,驱蚊各有招。不过这些驱蚊用品千万要妥善保管好,避免孩子误食中毒。近日,南宁市一名3岁男孩误食了电热蚊香液,起初没症状,8小时后却被送入重症病房抢救!
▲网络图片
误食蚊香液男童住进重症病房
据医生介绍,当事男孩是6月12日中午12时左右误食蚊香液的。当时,奶奶带孩子在家,把一盒电热蚊香液放到了衣柜顶。没想到,孩子趁奶奶不注意,拿来凳子垫脚,把蚊香液拿下来,打开盖子含嘴里了。
奶奶发现后,医院,但男孩当时没出现异常症状,医生让他们先回家。到了夜晚,男孩出现了发烧、咳嗽、烦躁的症状。家人急了,马上送孩子到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检查。
据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夏天航介绍,男孩晚8医院时,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出现了高热、体温超过39℃、呼吸急促、听诊肺部出现啰音等。“误食蚊香液的病例很少见。”夏医生说,从孩子的症状看是中毒了,于是马上洗胃,从洗出的液体看,胃出血了。最后,孩子被送入重症病房抢救。
症状像喝了有机磷农药
“但凡中毒,要弄清中了什么毒,才好对症下药。”夏天航说,所幸,家属带来了孩子含食的物品,是一种含四氟甲醚菊酯成分的蚊香液。医生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这种蚊香液的中毒症状与有机磷农药相似。误食有机磷农药,一般用阿托品和解磷定治疗。
▲男孩误食的电热蚊香液模样。网络图片
经了解,孩子误食的电热蚊香液瓶子顶部有一根挥发棒,倾倒瓶子液体并不能渗出,孩子只是含食这根棒,因此推断吃入的量不多,抽血检查对应指标也比较稳定,于是使用阿托品治疗,同时给予大剂量输液及利尿药物,让孩子加快排尿排毒。
夏医生说,经过对症治疗后,第二天孩子的各项指标和症状表现已稳定下来。14日中午,孩子已转到普通病房继续观察。
家里驱蚊用品要保管好
夏医生提醒,夏天蚊虫多,许多家庭会使用驱蚊用品,像蚊香、电蚊液之类物品,通过加热挥发,人体吸入的量很小,不用担心。但幼童特别是0~3岁的小孩,喜欢用嘴含食拿到手里的东西,加上年纪、体重都很小,直接吃入就危险了。家里有孩子的,各类驱蚊用品须妥善保管好。
此外,一些家庭喜欢用饮料瓶装化学制品,如洗衣液、洗发水等,很容易被孩子误食。建议这类物品也要保管好,不让孩子拿到。
如果孩子误食不明物品,突然出现神经系统的改变,比如昏迷、烦躁、神志异常、呕吐、咳嗽、呼吸改变、发热等症状,可能是中毒了,医院治疗。送医的同时,还应带上孩子可能吃入的物品,让医生判断属于哪种类型中毒,好对症下药,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重点提醒
儿童误吞异物该如何处理?
如果孩子误食不明物品,突然出现神经系统的改变,比如昏迷、烦躁、神志异常、呕吐、咳嗽、呼吸改变、发热等症状,可能是中毒了,医院治疗。送医的同时,还应带上孩子可能吃入的物品,让医生判断属于哪种类型中毒,好对症下药,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第一类:误食酒精、咖啡、香水、沐浴液、洗发水、香皂、牙膏、面霜、化妆水(不含酒精)等,如误食量少,可以先观察,如误食量大,给予牛奶(或豆浆、蛋清)或水,尝试催吐,催吐后紧急就医。
第二类:误食常见药品
如果少量误食如维生素之类的常规药物,可以让孩子多饮水,促进药物稀释排出;如果大量误食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可以给予牛奶(或豆浆、蛋清)或水,尝试催吐,紧急就医。
第三类:如误食纸张、蜡笔、水画笔等
如误食量少,可以先观察,如有不适,不必催吐,医院,若不断咳嗽,表情痛苦,考虑有误吸可能则紧急就医。
第四类:误食外形较为光整的固体物品,如纽扣、串珠、果核、小硬币等
若是哽在喉部,可尝试催吐,若是吞入腹中,可等待于粪便中排出,若是大量吞入腹中引起消化道不适,紧急就医。
第五类:误食挥发性的液体,如汽油、煤油、香蕉水、指甲油等
不可给予任何液体及催吐,因为挥发性的液体呕吐时容易吸入肺部,导致吸入性肺炎或化学性肺炎,需紧急就医。
第六类:误食杀虫剂、防虫剂,如农药、樟脑丸等
不可给予任何液体及催吐,紧急就医。因为毒性强,很快会让孩子发生昏迷或抽搐,此时催吐极易发生窒息。
第七类:误食强酸、强碱物质,如漂白剂、清洁剂、普通干燥剂等
不可催吐,因为催吐强酸、强碱溶液,会造成食道反复灼伤。
第八类:误食尖锐的物品,如首饰、回形针、钉子、碎玻璃等
不可给予任何液体及催吐,紧急就医。因为尖锐的物品可能会划伤食道和气管。
本期编辑:乐活君
来源:刘冬莲、网络综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