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员是高危职业?昨日,一则实验室爆炸致人死亡的新闻再次敲响了实验室安全的警钟。
01
事件回放近日,有网友称,中科院化学所在3月31日发生了一起事故,反应釜爆炸致一人当场死亡。▲图片来源:知乎根据网传消息,事故发生的原因似乎是该同学没有经过冷却就打开反应釜,最终导致了反应釜爆炸。 ▲图片来源:微博4月1日,媒体就此事对中科院化学所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据该媒体报道,该工作人员在回应中表示,爆炸事故存在,但是身故者并非研究员,具体情况仍在调查,未来会以公开方式提供相关的说法。 ▲图片来源:微博但截至目前,中科院化学所的官方网页并未出现上述事件的相关报道。 ▲图片来源:中科院化学所但在本次事故发生后,有网友在中科院 ▲图片来源:微博02网友评论消息一出,大批实验员小伙伴涌出,分分评论此事:
看完这些评论,小谱真心觉得实验员们非常不容易,不但辛苦,还承担着风险。03
反应釜警钟长鸣对此,网友们在悲痛之余,纷纷表示做实验一定要规范操作,切记不可麻痹大意,还有一些同学回忆了自己过去那些和反应釜不得不说的故事。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到的一般是水热釜,也就是水热反应釜。水热合成反应釜又名高压消解罐、压力溶弹、聚合反应釜、晶化釜等,是实验室常用小型反应容器,可用于小剂量合成反应,还用于罐体内强酸或强碱且高温高压封闭环境来达到快速消解难溶物质的目的。▲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别看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反应釜,在反应时,其内的压力可以达到几个MPa,高压就意味着如果不规范操作就容易发生危险。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爆米花时的场景,没有冷却就打开反应釜,反应釜爆炸,或者其内的反应产物爆出,都可以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说,实验员真的是一个“高危人群”,稍有操作不当就会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事件发生过后,不少网友都回应了当年自己和反应釜打交道的日子,可以说是实验不规范,惊出一身冷汗。比如这位,也是没降温就想开反应釜,幸好被师兄拦下;▲图片来源:微博还有目睹过反应釜爆炸,以至于现在做实验都心惊胆战的;▲图片来源:微博确实,一个小小的反应釜,如果不操作规范,就极易酿成惨剧,但在实验室中,容易发生危险的,远远不止一个反应釜。04
那些实验室悲剧也许有的同学觉得实验室安全事故离我们还很遥远,做了这么多实验,也没有出过什么纰漏,但其实不然,当我们以“实验室爆炸”作为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时,总能跳出许多的结果,侧面反映了实验的安全问题。▲图片来源:网页截图事实上,近些年来,国内的实验室已经发生过数起较大的安全事故,根据相关统计,从年到年仅高校化学实验室爆炸事件就发生了14起,其中9起涉及人员伤亡。年3月15日凌晨左右,复旦大学化学西楼一实验室内突发爆炸,放置室内的试管、容器等相继发生连锁爆炸,所幸未酿成人员伤亡。
年7月11日10时许,云南大学北院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5楼实验室,一名临近毕业的博士生在做实验时发生化学爆炸,该名博士生被严重炸伤。
年10月23日下午1点多,北京理工大学新5号楼一实验室发生爆炸,导致5人受伤,其中有一名实验室负责老师、两名学生和两名设备调试工程师。
年4月14日15时45分,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第一实验楼B座化工学院一实验室,3名学生在做常压流化床包衣实验,实验物料意外爆炸,导致3名学生受伤。
年12月7日上午11点左右,南开大学一名女生在做化学实验时发生了意外,手部严重受伤。
年4月30日上午9点左右,南京理工大学校内一废弃实验室拆迁施工发生意外爆炸,现场施工的4名工人2名重伤,2名轻伤,其中1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年12月4日中午11时左右,江苏省常州工程学院合一楼化工系顶楼实验室发生爆炸,现场一片狼藉,伤亡不详。
年4月5日中午,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致5人受伤,1人抢救无效死亡。
年12月18日10点,清华大学化学系实验室发生一起爆炸事故,一名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室内使用氢气做化学实验时发生爆炸,后被确认身亡。
年6月17日下午16:30分左右,苏州大学物理楼二楼实验室在处理锂块时发生爆炸,苏州消防调集7辆消防车参与救援,无人员受伤。
年1月10日中午,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大厦一间实验室内又突然着起了火。不过幸运的是,现场无人员伤亡。
年3月21日上午,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因新生做金属钠试验时误操作引发实验室灾,无人员受伤。
年9月21日,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两名学生受重伤,一名学生受轻微擦伤,暂无教师受伤。
05
再次重申安全规范痛定思痛,事实上,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大都有迹可循,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1)随便混合化学药品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
表1:为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
表2:加热时发生爆炸的混合物示例
(2)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
(3)在加压或减压实验中使用不耐压的玻璃仪器。
(4)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5)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烃类气体、煤气和有机蒸气等大量逸入空气,引起爆燃。常见易燃易爆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见表3。
表3:易燃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
(6)一些本身容易爆炸的化合物,如,硝酸盐类、硝酸酯类、三碘化氮、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乙炔及其重金属盐、重氮盐、叠氮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乙mi和过氧酸)等,受热或被敲击时会爆炸。强氧化剂与一些有机化合物接触,如,乙醇和浓硝酸混合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反应。
(7)搬运钢瓶时不使用钢瓶车,而让气体钢瓶在地上滚动,或撞击钢瓶表头,随意调换表头,或气体钢瓶减压阀失灵等。
(8)在使用和制备易燃、易爆气体时,如氢气、乙炔等,不在通风橱内进行,或在其附近点火。
(9)煤气灯用完后或中途煤气供应中断时,未立即关闭煤气龙头。或煤气泄漏,未停止实验,即时检修。
(10)氧气钢瓶和氢气钢瓶放在一起。
我们虽然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谁会先来,但是我们可以从实验的每一步做起,按规范实验,不让自己为自己的不当操作买单。真心希望,世界上再无实验室安全事故。-END-往期推荐检测人最“秀”吐槽,无数厂商售后竞折腰
新标准放宽相关参数要求,这类仪器或迎来大批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