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感冒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冬季多见。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细菌和病毒感染均可引起,多数由病毒引起。总体上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中医称"伤风"。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邪气侵袭人体而发病。以感受风邪为主,但在不同的季节,往往夹时邪相合而侵入人体,如冬季多夹寒邪,春季多夹风邪,署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夹燥邪,其中尤以风寒、风热、暑湿为多见。风邪夹时令之邪,由人体的皮毛、口鼻而入,侵犯肺卫,则卫阳被遏,营卫失和,邪正相争,肺气失宣,而致感冒。时行感冒因感受时邪疫毒而致病,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情重,具有广泛传染性、流行性,较一般伤风感冒为甚。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临床特征表现卫表及鼻咽症状,恶风或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头痛、咽痛、肢体痛楚等,病程不超过1周,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可以夹暑、夹湿、夹燥等兼症。
时行感冒
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患病人数剧增,症状类似,病情较普通感冒为重,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常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时行感冒可传变入里,变生它病。
西医将感冒称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多数由病毒引起。同样将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一般经5~7天痊愈。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其他人。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他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如甲型H1N1流感。
流行性感冒一般在冬春季流行的机会较多,每次可能有20~40%的人会传染上流感。由病毒引起的流感是没有特效药的,因为病毒生存在人体细胞内,世界上没有药物可以直接杀死感冒病毒,有效方法就是依靠人体免疫系统。本病具有自限性,所以感冒应以支持疗法为主,特别注意休息、大量饮水、饮食清淡。这些措施主要是给免疫系统充分的支持。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感冒可能会引发细菌感染,但是千万不可随便使用药物治疗。在人体免疫系统杀死病毒后,绝大部分感染会自动痊愈。盲目药物治疗会增强细菌抗药性,也不利于人体免疫系统发挥正常的作用。
感冒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防止由感冒引起的并发症。
(1)细菌性肺炎
发生率为5~15%。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复期后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脓性痰、呼吸困难,肺部湿性啰音及肺实变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
(2)其他病原菌感染所致肺炎
包括衣原体、支原体、嗜肺军团菌、真菌(曲霉菌)等,对流感患者的肺炎经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
(3)其他病毒性肺炎
常见的有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中发生率高,并可使病情加重,临床上难以和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相区别,相关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4)Reye综合征(瑞氏综合征)
偶见于14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使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物者。主要表现为退热后出现恶心、呕吐、继之嗜睡、昏迷、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肝大,无黄疸,脑脊液检查正常。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5)心脏损害
心脏损伤不常见,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肌酸激酶升高、心电图异常,而肌钙蛋白异常少见,多可恢复。重症病例可出现心力衰竭。
(6)神经系统损伤
包括脑脊髓炎、横断性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局灶性神经功能紊乱、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
(7)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在流感中罕见。主要症状有肌无力、肾衰竭,CK升高。
感冒的常规治疗
1.一般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宜营养,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或温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全身症状明显时予抗感染治疗。
2.治疗原则
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要坚持预防隔离与药物治疗并重、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并重的原则。基本原则包括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支持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及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等。
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在发病36小时或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虽然有资料表明发病48小时后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亦可以有效,但是大多数研究证明早期治疗疗效更为肯定。
(1)应用指征
1)推荐使用
①凡实验室病原学确认或高度怀疑流感、且有发生并发症高危因素的成人和儿童患者,不论基础疾病、流感疫苗免疫状态以及流感病情严重程度,都应当在发病48小时内给予治疗。
②实验室确认或高度怀疑流感以及需要住院的成人和儿童患者,不论基础疾病、流感疫苗免疫状态,如果发病48小时后标本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亦推荐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2)考虑使用
①临床怀疑流感存在并发症高危因素、发病48小时病情没有改善和48小时后标本检测阳性的成人和儿童流感门诊患者。
②临床高度怀疑或实验室确认流感、没有并发症危险因素、发病48小时的患者也可以从抗病毒治疗获益,但其安全性和疗效尚无前瞻性研究评价。
(2)具体药物
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是阻止病毒由被感染细胞释放和入侵邻近细胞,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对甲、乙型流感均具活性。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能有效缓解流感患者的症状,缩短病程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节省医疗费用,并有可能降低某些人群的病死率,特别是在发病48小时内早期使用。这类药物偶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和过敏反应,对有哮喘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慎重。
2)M2离子通道阻滞剂
阻断流感病毒M2蛋白的离子通道,从而抑制病毒复制,但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两个品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神经质、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轻度头痛等,多见于金刚烷胺;胃肠道反应有恶心、呕吐,大多比较轻微,停药后可迅速消失。此两种药物易发生耐药。
3)儿童用药剂量与成人不同
在紧急情况下,对于大于3个月婴儿可以使用奥司他韦。即使时间超过48小时,也可进行抗病毒治疗。
(3)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主要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或温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治疗并发症。
(4)合理应用有关药物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对于流感病毒的治疗,抗生素是没有作用的,因此在没有合并细菌感染迹象的情况下不得使用抗生素,否则易引起二重感染或耐药菌的产生。存在继发细菌感染时及时使用抗生素。由于发热是流感突出的症状,解热剂阿司匹林的应用又可招致瑞氏综合征的发生,所以在处理流感患者发热时宜选用物理降温,尽量避免大剂量阿司匹林的应用。
感冒的治愈力疗法
从自愈力角度认识感冒症状
无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感冒的症状都集中在恶风或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头痛、咽痛、肢体痛楚等。这些症状其实是自愈力调节的表达方式,是身体自愈力的反应,这些反应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防御性反应,比如感冒后有恶风或恶寒、鼻塞、不想进食、倦怠、肢体痛楚的症状,这是身体在面临外邪入侵时,为了避免更多的邪气侵犯,而主动调节到一种防御状态,让身体减少活动的方式来避免更大的伤害,所以,无论是何种感冒,休息就是治疗,如果感冒了,继续工作,继续操劳,就不利于感冒的治疗。
第二、应战性反应,身体为了对抗外邪(细菌或病毒),通过发热的方式,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同时创建不利于细菌或病毒繁殖的环境。由此可见,发热本身是身体的应战方式,切不可轻易给身体降温。随便给身体降温,等于是干扰了自愈力的作用,降低了身体的自愈力,反而会令病情变得持久了。发热还是评估病情进程的指征,无论是药物降温还是物理降温,其实是掩盖了疾病的真相,而降温并没不会让身体的战斗增强。对于感冒发热的处理,主要是考虑到高热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所以,只要不是持续高热,只要病人的精神状态不错,让体温烧一会,并不是坏事,而是积极配合自愈力。
第三、排毒性反应,流涕、咳嗽、喷嚏的症状其实就是身体排毒的反应,都是为了把细菌、病毒或炎症物排出体外,如果通过药物对抗这些症状,其实是阻止了身体的排毒,症状消失了,但是存储在肺部的炎症物并没有完全消除,过些时间,这些炎症物又称为致病源,继续引发感冒,有很多人因为每次感冒都用药,导致其免疫力低下,而且也容易感冒。
如何运用自愈力治疗感冒
实际上,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主要依靠自身的免疫力,而身体的自愈力本身就懂得如何对抗细菌和病毒,懂得自我排毒和自我防御,身体本身是可以自愈的,所以,只要配合自愈力、激活自愈力,就能让自愈力来自愈感冒。具体方法为:
1、给身体减负,当身体在对抗外邪时,身体要与外邪(细菌或病毒)作战,为了不让身体多线作战,让身体能够集中火力消灭敌人,所以,要给身体减轻负担,通过休息,放松身体,保持愉悦的心情,在感冒初期,减少进食量,减少高蛋白和油腻食物,因为身体消耗食物也是需要能量的。给身体减负,就是让身体把能量集中用于战斗。
2、给身体补充能量,身体免疫部队需要能量就像军队需要粮草一样,免疫部队作战时需要水、氧气、糖、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所以要多喝水,营养要均衡充分,营养物要利于吸收。
3、协助自愈力,不要轻易降温,不要轻易止咳,不要轻易阻止鼻塞、流涕、喷嚏的症状,如果感冒初期不想进食,则不要勉强进食,如果是感冒引起肠胃不适,胃口不好,也不要急于进补,而是要慢慢进补,把营养物变得更容易吸收。
4、改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畅通是细胞代谢的重要条件,如果血液循环不畅通,细胞所需的营养物和代谢物都不能及时完成,则会导致细胞的过度凋零与功能的下降。血液循环中,微循环最容易发生障碍。因为微循环的血管非常细,大约只有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是细胞营养物质与代谢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是通过微循环来输送的,细胞的代谢物与二氧化碳也是由微循环来运输的,如果微循环发生了障碍,则会导致细胞出现缺血血氧,细胞则则会出现坏死与早衰,细胞的衰减而影响到器官的功能。《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中医的经脉除了包含经络外,也包含了血液循环。可见,血液循环的畅通,是保障细胞正常新陈代谢的前提。实际上,感冒常常伴随发热的症状,发热恰恰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所以,感冒时发热,不一定要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让身体发一下热,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有利于提高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还可以通过中医推拿、艾灸、火罐、刮痧等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