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七:
1.C
A、MnO2与浓盐酸反应,转化成可溶于水的MnCl2,故A说法正确;B、白磷易自然,且不溶于水,因此保存在冷水中,故B说法正确;C、制取氢气:是固体和液体制备气体装置,制备氨气:是固体和固体加热制备气体的装置,故C说法错误;D、因为NO与氧气发生反应,因此收集NO用排水法收集,因为NO2与水反应,因此收集NO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说法正确。
2.A
由信息可知,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能恢复原色,为暂时性漂白,只有二氧化硫符合,而D中为永久性漂白,B、C中物质不具有漂白性,故选A.
3.C
A.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不需加热,氧气不与浓硫酸作用,可用浓硫酸吸收水分进行干燥,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B.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加热,二氧化碳中混有易挥发的氯化氢,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不反应,氯化氢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和水,能用碳酸氢钠进行洗涤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正确;C.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不需要加热,但一氧化氮难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洗,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D.亚硫酸钠固体与硫酸反应Na2SO3+H2SO4═Na2SO4+SO2↑+H2O,不需加热,SO2不与浓硫酸作用,可用浓硫酸吸收水分进行干燥,SO2密度比空气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取和干燥,明确气体的性质是解答本题关键。本题中,反应物必须是固液混合物且不需要加热,气体不能与洗液反应,否则收集不到气体,干燥剂只能吸收水不能和收集气体反应,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4.D
A、活泼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但是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铝以后的金属均和水不反应,故A错误;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生成的亚硫酸钙会被氧化为硫酸钙,故B错误;C、硫是弱氧化剂只能将铁氧化成亚铁,所以铁和硫直接化合也能得到FeS,而得不到Fe2S3,故C错误;D、Na2CO3+2HCl═2NaCl+H2O+CO2↑和Na2SO3+2HCl═2NaCl+H2O+SO2↑都强酸制弱酸,所以类比合理,故D正确;故选D。
D正确;故选D。
5.A
①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生成氢氧化铝,故①正确;②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故②错误;③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故③正确;④铁与氯气只能生成氯化铁,不能生成氯化亚铁,故④错误;正确的有①③,故选A。
6.A
BaSO3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产生沉淀,故C有沉淀;SO2在氧化剂条件下,氧化成SO42―,产生BaSO4沉淀,B的NO2和DFeCl3能将SO2氧化成SO42―,故B和D有沉淀;A在酸性条件下,BaSO3不能沉淀,故选A。
7.C
A、可通过2NO+O2=2NO2故A错误;B、可通过4Fe(OH)2+2H2O+O2=4Fe(OH)3制取,故B错误;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硅酸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故C选;D、2Cu+S=Cu2S,故D错误;故选C。
8.B
A、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故A错误;B、NO2与SO2的过度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C、开发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从根本上防止酸雨的产生,故C错误;D、酸雨使水体酸化,从而使鱼类的生殖和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它会直接伤害植物的芽和叶,影响植物的生长;酸雨,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严重影响各种生物的生存。故D错误;故选B。
D、生成淡黄色物质S,SO2中S的化合价降低,体现SO2氧化性,能够实现实验目的,故D错误。
10.D
A.硅胶有吸水性,可防食物受潮,而铁粉有强还原性,可防止食物氧化变质,故A正确;B.NH4+与CO32﹣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则草木灰和铵态氮肥不能混合使用,故B正确;C.明矾可作净水剂,是胶体的吸附作用;漂白粉可作消毒剂,是氧化性杀菌,均可用于水的净化,但原理不同,故C正确;D.SO2的强还原性,能将次氯酸钠还原,降低次氯酸钠溶液消毒能力,故D错误;答案为D。
生物暑假作业七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答案:B
2.答案:C
解析:考査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区别。在分裂间期的细胞核中,染色质呈细长的丝状,并且交织成网状。当细胞进入分裂期时,每条染色质细丝髙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一条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3.答案:D
4.答案:D
解析:细胞编程性死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细胞的一种自然死亡现象
5.答案:C
6.答案:D
解析:人体各器官细胞内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这与细胞完成不同的功能相适应,但总有一部分表达的基因是相同的;人体各种体细胞均来自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所含基因相同。
7.答案:C
解析: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细胞衰老的特征是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细胞核增大,染色质收缩,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等;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过程。
8.答案:B
解析: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从而表现出特定的生理功能,B正确;二者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解析:解离的目的是便于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它是通过压片操作使细胞分散的前提;观察装片时应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只有分裂期细胞中才出现染色体形态,但因分裂期时间较短,处于此期的细胞数较少;探究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性,可以选择在细胞分裂较旺盛的时间段取材,保证较好的实验效果。
38.答案:C
解析:a图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人的红细胞不会进行分裂,c图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
39.答案:C
解析:整个有丝分裂实验我们可以分为制作临时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和观察两大步骤,由于解离时细胞已被杀死,所以不能看到一个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由于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少,在一个视野内有可能看不到各个时期的图像,所以需要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其他时期的图像;若要用高倍镜观察某一细胞,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再换高倍镜观察;视野的明暗需要调节显微镜的反光镜或光圈,而不是调节细准焦螺旋。
40.答案:C
解析: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因素有物理致癌因子,如X射线、紫外线;化学致癌因子,如煤焦油;病毒致癌因子,如肿瘤病毒。温度过低或细胞失水不会引起细胞癌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