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是什么粿条木耳这几种食物中

简单在百货公司美食街吃个外食竟吃出人命?这看起来在日常不过的事,现今成为台湾人在害怕的事了吗?前阵子「苏丹红」辣椒粉风波尚未平息,近日宝林茶室炒粿条中的「米酵菌酸」竟出人命!而「米酵菌酸」又是什么?日常哪些食物容易出现?身为消费者我们又该如何避免不小心食用到?

米酵菌酸是什么?

过去你或许会听过吃河豚中毒致死?那么吃一个一般到不行炒粿条怎么会中毒呢?根据化验最有可能是「米酵菌酸」害的!这是一种毒性非常之强的毒素,通常只要一点点就会导致器官重伤甚至致命,且目前尚无解药。即便煮熟后,也很难避免毒性消失。通常会主要影响中毒者的肝脏、脑、肾等重要器官。

无色无味不易察觉

中毒后会造成呕吐、腹泻、尿滞留、腹痛、过度出汗等症状,通常一吃下肚后不会立即有反应,会在约为半小时至半天,最长可达一至两天,毒素抵达脏器造成损伤。最让人害怕的是「米酵菌酸」无色、无味几乎无法察觉,因此通常中毒者并不会知道自己是哪一部分中毒。米酵菌酸最早在年被发现存活于椰子天贝,近几年开始在非洲、中国皆有病例。

这些食物要注意

上述提到虽然目前并没有在全球大扩散,但在非洲、中国已有病例,除了台湾的炒粿条外,其余的案例皆是在食用木耳、粿条后中毒。那么还有哪些食物有可能中毒呢?根据报导「米酵菌酸」常出现于需要长时间发酵的食物上,发酵米、谷物发酵制品、发泡木耳等,特别是在环境卫生不佳、原料变质、储存不当过高温潮湿,就会造成「米酵菌酸」生长。

仅一招可预防!

延伸到我们常食用的食物之上,像是河粉、肠粉、年糕、玉米淀粉、粉条、宽粉、黑木耳、白木耳、椰子制品等,若环境条件不佳之下都很容易滋生「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是一种罕见毒素,容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别是椰子和玉米,建议不要食用长期存放于不当环境的淀粉发酵食品。

#热点引擎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ejiaostore.com/ajcfa/1191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