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85%癌症患者属于酸性体质”的帖子在微博、 有传言说:在人体体液PH7时,体液呈酸性,癌细胞活性大大增强,而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能力下降,不能攻击癌细胞,癌细胞转移必须在酸性环境下才能与血管壁分子结合发生转移。还有传言说有日本医学博士针对癌症病人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参与调查的位癌症病人的血液全部呈酸性。
这种传言在互联网、 但真相真是这样吗?饮食真的会导致人体体液呈酸性或碱性吗?
事实上,医学上一直都明确告诉我们,除少数人血液PH值因疾病原因出现异常外,常人的PH值就恒定在7.35-7.45非常小的范围内,天然呈弱碱性。人体有强大的体液平衡功能,拥有三大调节体系即血液缓冲系统的缓冲,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和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共同作用来完成对人体的酸碱平衡进行调节,目的就是保证体液PH值的稳定,维持人的正常生理机能。
比如我们的血液缓冲系统,它包括血浆缓冲系统和红细胞缓冲系统,都是由弱酸和其相对应的弱碱性物质所组成。进入体内的酸性物质由血液中的碱性物质进行缓冲,进入体内的酸性物质由血液中的碱性物质进行缓冲。经过缓冲系统缓冲后,强酸(盐酸)变成了弱酸(碳酸),固定酸变成了挥发酸,挥发酸分解成H2O和CO2,CO2由肺呼出体外,不能挥发的酸由肾脏随尿液排除体外,由此来保证人体体液的PH值恒定在一定范围内。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人的体液酸碱度会发生异常呢?常见原因有:尿毒症、糖尿病或饥饿性酮症酸中毒、由于大量呕吐腹泻或外引流导致胃液、肠液、胆汁大量丢失、利尿或进食障碍导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缺氧、肺功能障碍、过度通气等,如果机体不能代偿会出现酸碱平衡紊乱,结果血液PH值异常,PH值7.45称碱中毒,PH值7.35称酸中毒。
所以正常人吃进去的酸性食物并不会使人的体质变为酸性,更不会出现PH7的情况。“肿瘤病人的血液呈酸性”,这种情况也不存在。宣扬酸性食物致癌的目的,大部分是出于商业目的,为了推销食品、保健品、养身机等。
而所谓的酸性食物淀粉、动物类食物等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给人类提供能量、蛋白质、脂肪、胆固醇、脂溶性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维持着机体的新陈代谢、细胞器官结构功能,各种酶的功能,维持着人的体力、肌肉的力量、骨骼的坚硬、神经的传导、内分泌的正常功能等。而正常的免疫功能更离不开各种营养的均衡,营养失衡引起免疫功能失常,容易导致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综上所述,要防癌不必纠结于吃进去的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营养均衡,保持健康体魄才真正有助于防癌。
来源:浙江在线健康网作者:医院肿瘤内科钭春凤编辑:公共编辑
“消化病科普”提醒大家不可盲目相信网络流言,传播健康知识还应该科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