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医学博士叶海兴儿童急救,家长一定要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儿童超过20万,平均每天有多个儿童意外死亡,意外伤害死亡占儿童死亡数量的1/3。儿童常见意外前三位分别是异物窒息、烫伤、溺水。更令人震惊的是,70%的儿童意外伤害就发生在家里,甚至是在家长眼皮子底下。

达安基因高级讲师、亲子医学博士叶海兴表示,家长若能做到“防患于未然”,那真是极好的。那么,在日常中,有哪些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小细节,可让孩子面临意外伤害呢?叶海兴给广大家长列出六个日常生活细节:

1、不要给小孩子喂小的食物

给孩子喂小型食物(如花生米)而导致意外伤害的人,往往都不是故意的。但就是因为这种“不可防范”,所以家长得“立规矩”:不能给太小的孩子喂小型食物。

2、有孩子家里不要用桌布

孩子还小的时候,通常无法直接碰触桌面上的东西,如玻璃杯、开水瓶等,然而有了桌布的“助攻”,只要轻轻一拉,这些玻璃杯、开水瓶就顷刻倒下,给孩子带来伤害。

3、家具尖锐部位包软物

包上软物就不怕孩子在触摸和玩闹时被尖锐的东西碰上。

4、给孩子洗澡,必须先放冷水,再放热水

重要的事情要反复强调: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很多案例显示,家长在放好热水后,扭头去拿毛巾或者临时去做别的事,短短几秒钟,小孩子就一头就扎进热水里,造成烫伤。

5、防护网是竖的,不能是横的

竖的防护网不便于孩子攀爬。

6、生气打孩子,下手要知道轻重(最佳部位是手心,不是臀部)

打屁股会造成孩子臀部周围血肿、血液循环不畅,甚至发生坏死性炎症。另外,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毛细血管比较丰富,身体各个器官也比较娇嫩,一旦受到外力撞击,很容易出现出血和心脑肝肾等器官的损伤。

而当意外不幸发生时,家长需要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这样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关键时刻还可能挽救孩子的生命。以下是叶海兴老师总结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气道异物

气道异物,临床一般是指喉、气管及支气管外入性异物。患者症状一般表现为“三不”:不能咳嗽,不能呼吸,不能发声。

它排在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原因的第1位,主要高发于0-4岁的低龄儿童中(此年龄段会厌软骨的吞咽反射发育不健全,食物容易掉进气管)。

诱因有:

果冻(别让小孩单独一人吃,最好尽量不买)

糖果、坚果

果核(如不会致命的苹果核、梨核,有致命风险的如荔枝核、杏仁核)

玻璃球、别针、玩具小零件、纽扣电池、钥匙

以下几种动作也可导致气道异物:

强行喂药(捏鼻子灌)

孩子吃东西时逗ta玩乐

扔接食物

常见急救错误示范:

直接用手扣喉咙

危害:越扣越深

家长必须掌握: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

它的发明者是美国外科医生海姆立克((Heimlich),其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意外死亡中气管异物窒息占60%,于是发明了“腹部冲击法”。年,美国医学会用他的名字命名这种急救方法。到目前为止,至少救活了10多万人的生命。

※儿童与成人适用:

1、腹部冲击法:站患者身后,一腿插入两腿间,另一腿后伸,双臂环抱腰腹部;

2、拳眼置于肚脐上两横指的上腹部,连续用力后上方冲击;

3、如果用拍背法,一定要让患者尽量弯腰,然后再拍击背部。

※婴儿适用:

1、一手固定婴儿头颈部,面部朝下,头低臀高,另一手掌根部连续叩击肩胛骨5次。

2、托好婴儿,将婴儿翻转成面部朝上姿势。

3、婴儿胸部冲击法,此方法可与拍背法交替进行,各5次,直至异物排出。

二、烧伤(包括烫伤)

烧伤常见于夏季(每年7-8月份),由于天气热,人们穿衣服少和薄,容易烧伤,值得提醒的是,烫伤也算烧伤的一种。烧伤造成的伤害80%以上来自余热,急救关键是减少余热的伤害。

轻度烧伤可用流动的凉水(15-25℃)冲洗20-30分钟,以不再感到疼痛为止。

举例:强酸,强碱,生石灰灼伤了,立即用布擦一擦、吸一吸残余物质,再用大量水彻底冲洗20-30分钟。

严重烧伤应遵循“一冲,二盖,三走”的原则:

一冲:尽快用15-25℃的凉水(如自来水)冲洗伤口20分钟

二盖:用干净的布盖住伤口;不要包扎,以免脱皮

三走:医院,请专业医生处理

※再次提醒:

?勿用冰水、冰块冷敷,否则会产生更大的水泡

?如水泡太大可适当挑破伤口(但要保留皮肤,不能裸露,否则容易感染),然后再涂药(切勿相信涂抹牙膏、酱油等偏方)

?粘连的衣服要沿伤口周围剪开

?严重外伤不能随便用水冲和用药,因为:

水冲会带脏东西进入伤口深处,增加感染机会;把伤口的血栓冲开,影响止血。

用药影响医生处理伤口。

?孩子烧伤后皮肤不起泡,可能是皮肤深层受到损伤,家长尤其要注意

三、溺水

家长需要教育孩子,千万不能和小伙伴一起去游野泳(如水库、河涌,或没有救生员的游泳馆)。对于年纪更小一点的孩子,家长也需要留意家中浴缸、水桶等里面不能储水。

由于孩子身体条件限制,ta们溺水后不会喝入太多水,因此不需要控水,即不用去把水倒出来。

注意,窒息、缺氧是孩子溺水最大的危险。在救护车还没有到来时,抢救的第一步是开放气道。家长可判断意识和呼吸情况,按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的顺序进行心肺复苏。

假如在24小时内,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医院,因为孩子很可能在溺水时出现了颅脑,颈椎等损伤:

A哭闹30分钟以上,怎么安慰也没用;

B反复呕吐2次及以上,说明颅内压增高;

C鼻孔或外耳道出现流血或流“水”一样的液体;

D眼眶周围出现淤青;

E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头疼,总想睡觉,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不醒,说话或走路的能力下降。

四、误食

最常见的情况:

药物误服(尤其是包裹糖衣的药物);

来苏水(甲酚的肥皂溶液,用于手、器械、环境消毒及处理排泄物)当止咳糖浆;

洁厕灵(强碱性);

盐酸(强酸性);

农药(主要是皮肤吸收)

催吐的注意事项

(1)喝水量根据体重来算:成人ml,小孩子相对减少

(2)喝进去多少就要吐出来多少

(3)直接吐在玻璃瓶里,医院鉴定

(4)最好喝接近体温的水,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促进身体吸收毒物

※特别提醒:

强刺激、强腐蚀性物品(如强酸强碱)千万不能催吐,否则消化道二次损伤。

碘酒和来苏水:强刺激,强腐蚀,立即喝稠米粥,面糊等淀粉类液体

洁厕灵:强碱性,喝醋,柠檬汁,橘子汁

盐酸消毒液:强酸性,喝苏打水,肥皂水

五、煤气中毒

(1)弯腰进入现场,赶快开窗通风,把患者移到室外。

(2)轻度中毒,呼吸新鲜空气就好了,注意保暖。

(3)重度中毒,已经昏迷,确保气道畅通,防止呕吐导致的窒息,

采取“稳定侧卧位”,打,医院高压氧治疗。

昏迷的患者放置为“稳定侧卧位”,并清除口中的呕吐物,分泌物,假牙等异物

提醒:民间土办法大多不靠谱,如灌醋、灌酸菜汤,这些可能导致窒息。

叶海兴还强调,抢救者必须保证自己的安全,再去救别人。另外,家长尤其要记住四个字“关心则乱”。比如说,不少家长一听到孩子摔倒了、烫到了,或是受到其他一些意外伤害时,心里会担心+害怕+着急+紧张……容易“慌不择路”,不要说没怎么学过急救的家长,就算是有经验的家长也有乱中出错的可能。所以,让心脏强大起来,遇事淡定,是家长首先需要具备急救“技能”。

以下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其实,每年除了意外伤害

是儿童的一大杀手之外,

还有一个“健康杀手”——

药物伤害

是许多父母常常会忽视的。

根据统计,

不良用药死亡人数中,1/3是儿童,

每年约6万儿童因用药不当离开我们...

面对如此噩耗,身为家长除了谨慎再谨慎,

我们还能做什么?

学习本期微课,及早预防

让宝宝远离药物伤害!

本期微课堂《儿童安全用药》之

儿童药物如何正确使用?

微课堂直播间

12月30日下午16:00

进入直播话题后,点击左下角的「+」







































白癜风怎样治疗好
北京的白癜风那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jiaostore.com/ajbjs/6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