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看似普通的黑色面料,在℃烈焰下竟能毫发无伤,面对强酸强碱依然不变“本色”,这么神奇的织物材料,你见过吗?7月2日,走进位于嘉善上海人才创业园长三角新能源研究院的嘉兴纳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实验室,记者立刻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
只见研发人员手中,一块“长”着电线的织物被通上了电,短短20秒,测试仪器显示,织物温度已达到50℃。“我们正在测试它为汽车后视镜加温除雾的功效。”嘉兴纳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庹凯泓口中的它,指的正是一种新型材料——特种柔性碳纤维材料。
说话间,庹凯泓拿起了一块其貌不扬的织物材料,轻薄透气的手感,乍一看与我们衣服上的布料并无不同。可就是这样一块“神奇布料”,它被广泛应用于过滤吸附、加热、防护、防火、隔热保温、电磁屏蔽等六大工业领域,是一种战略性材料,过去长期受部分国家进口垄断,价格昂贵。“我们的产品,仅为市场价格的一半,甚至更低。”庹凯泓说,在年,纳科新材料技术团队经过11年的技术积淀与开发,成功研发了特种柔性碳纤维材料,并在国内首家实现量化生产,一举打破了该类材料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降低了市场价格。眼下,公司在全国拥有4个生产基地,在嘉兴就有3条生产线,生产的材料分别面向工业和民用两种方向,去年公司实现年产值近万元。成长的路,从来不是坦途。企业多年来坚持用技术说话,每年平均投入研发经费万元,目前已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近万元。今年,嘉兴纳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还被新认定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今年嘉善家新认定的企业之一。如今,企业正面向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动力电池方向研发电池电极材料。“这将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庹凯泓说,从整车内饰的电热模组材料,到新能源汽车电池,在这个领域,企业前期已深耕了6年多时间,投入了多万元资金,不断积累技术成果。目前,企业研发的材料按照国家标准测试,在通断电的使用寿命测试中,可以使用30年不衰减。企业也定下了未来几年发展的小目标。“我们要在五年之内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产品的全产业链自产。”庹凯泓表示。(来源:高分子材料前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