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前处理工艺对磷化膜的形成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对于使用强碱高温脱脂、强酸浸蚀,得到的磷化膜粗大,磷化过程中析氢大,磷化时间长。磷化对前处理要求严格,这就需要广大用户慎重选择前处理技术。
磷化零件前处理采用强酸强碱存在哪些弊端?
强酸、强碱前处理工艺对于高碳钢、合金钢等易于磷化的零件的不良影响最为明显,因为在磷化过程中,不仅是金属的化学溶解,还有零件表面形成的腐蚀微电池反应。强酸强碱的前处理工艺,使金属晶格全部暴露,加剧了金属溶解的两种反应速度,恶化了成膜的条件。
磷化零件经前处理后,表面即要除去油污、氧化膜,又应使晶格不能暴露过甚,也就是使零件表面的活性不可太高。这就是磷化对前处理的要求。对于合金钢等零件,因机加工后表面无氧化皮,而只有机加工油,采用使用布擦拭零件表面,不经酸蚀,直接磷化的办法处理。
如何做好磷化零件的前处理?
有条件的地方,对中、高碳钢零件,采用有机溶剂脱脂、喷砂除去氧化皮,这样得到的磷化膜细致、致密,而且磷化过程中析氢少,磷化速度快,磷化膜抗蚀能力高。
对于漆前磷化的零件,大量是低碳钢冲压件,不适于有机溶剂脱脂,而且要求磷化膜薄、结晶细致、防锈能力强。故在选择前处理工艺时,针对零件大多无严重锈蚀的情况,可省略除锈工序,只采用弱碱性加入表面活性剂的脱脂工艺,经脱脂后,直接表调、磷化。
对于合金钢等零件,因机加工后表面无氧化皮,而只有机加工油,采用使用布擦拭零件表面,不经酸蚀,直接磷化的办法处理。
去油除锈“二合一”净化液技术的诞生
磷化零件前处理工艺繁琐,操作复杂。若想高效率做好磷化前处理,必不可少的就是要选择一项高新技术。中科创新历经20年研发的去油除锈“二合一”净化液技术,采用先进配方,替代强酸强碱可一次性清除油锈、氧化皮。这项技术简化了传统工艺程序,操作简单、易学。使用该技术不会产生酸雾,所以不存在污染环境现象。这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金属及部分非金属在涂装、电镀、化学镀、防锈封存、表面改性、表面膜转化等工艺的预处理。
合金催化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