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平果信息网”加入
谁知道吃完之后,医院洗胃,因为她吃的竟然是老鼠药!好在经过及时治疗,娟娟最终还是康复出院。
看完了以后,小编提醒各位家长
在看好自己小孩的同时
千万别让他们随便乱吃东西
儿童误吞异物如何处理第一类:误食酒精、咖啡、香水、沐浴液、洗发水、香皂、牙膏、面霜、化妆水(不含酒精)等。如误食量少,可以先观察,如误食量大,给予牛奶(或豆浆、蛋清)或水,尝试催吐,催吐后紧急就医。
第二类:如果少量误食如维生素之类的常规药物,可以让孩子多饮水,促进药物稀释排出。如果大量误食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可以给予牛奶(或豆浆、蛋清)或水,尝试催吐,紧急就医。
第三类:如误食纸张、蜡笔、水画笔等,如误食量少,可以先观察,如有不适,不必催吐,医院。若不断咳嗽,表情痛苦,考虑有误吸可能,则紧急就医。
第四类:误食外形较为光整的固体物品,如纽扣、串珠、果核、小硬币等。若是哽在喉部,可尝试催吐,若是吞入腹中,可等待于粪便中排出,若是大量吞入腹中引起消化道不适,紧急就医。
第五类:误食挥发性的液体,如汽油、煤油、香蕉水、指甲油等,不可给予任何液体及催吐。因为挥发性的液体呕吐时容易吸入肺部,导致吸入性肺炎或化学性肺炎,需紧急就医。
第六类:误食杀虫剂、防虫剂,如,农药、樟脑丸等,不可给予任何液体及催吐,紧急就医。因为毒性强,很快会让孩子发生昏迷或抽搐,此时催吐极易发生窒息。
第七类:误食强酸、强碱物质,如漂白剂、清洁剂、普通干燥剂等,不可催吐。因为催吐强酸、强碱溶液,会造成食道反复灼伤。
第八类:误食尖锐的物品,如首饰、回形针、钉子、碎玻璃等。不可给予任何液体及催吐,紧急就医。因为尖锐的物品可能会划伤食道和气管。
各年龄段最容易发生的意外新生儿期(出生-1月)
易发生窒息
原因解析:新生儿和小婴儿不会抬头或不会翻身,母婴同睡一张床,往往由于被子堵塞婴儿口鼻而发生窒息。母乳喂养婴儿时,孩子边吃边睡,当母婴入睡后,乳房堵塞婴儿口鼻,亦可发生窒息。另外,为婴儿喂奶、喂水或喂药方法不当,容易造成呛水或呛药,引起窒息。婴儿期(1-12月)
易发生跌落伤、异物、烫伤
原因解析:婴儿逐步学会坐、爬、站立和走路,所以容易从床上、椅上摔下造成颅脑损伤及其他外伤。另外,婴儿的手也逐步学会抓物,特别喜欢将抓到的物体送往口中,所以极易发生消化道、气道异物及烫伤。幼儿期(13月-3岁)
易发跌/坠落伤、异物、溺水
原因解析:幼儿已初具独立行动的能力,但此时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差、逃避能力差,正是意外伤害发生较高的年龄阶段。极易发生各类外伤,如骨折、脱臼、烫伤、颅脑损伤;气管、耳或其他部位异物。在我国南方地区,在家庭周围的池塘、沟渠发生的溺水事故,大多是发生在这个年龄段,而且水深多不足1米。
学龄前期(4-6岁)
易发坠落、中毒、触电、烧伤
原因解析:在这一时期小儿的求知欲强,又受好奇心的驱使,愿意探索其究竟,如攀高、窗外观望、随便吃药物及食品,触摸电器、玩火等所以容易发生严重坠落伤、急性食物中毒、触电及烧伤等。学龄期(7-12岁)
易发跌落、车祸伤、中毒及溺水
原因解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控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但应急反应的能力及社会生活能力较成人差。虽然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然而也有情绪易冲动、易动荡、不稳定、不成熟的一面。如体育课不听老师的训练要令,容易发生外伤、骨折;不遵守交通规则,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饮食不讲究卫生,容易发生急性中毒等;喜欢到泳池或池塘游泳,容易发生溺水。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