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01月15~16日,四川省畜牧业协会畜牧健康养殖论坛暨协会理事会年会在成都双流盛大开启。大会上,12位行业领导、专家、教授为与会者奉献了多场精彩纷呈的专题技术讲座。现将干货内容分享如下(本文由四川省畜科·华神公司刁慧博士精心整理):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做大做强做优做亮畜牧业》
全国畜牧总站杨振海站长
一、盘点年: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是主旋律。
特点一:产业规模增大,畜产品供给有力全国畜牧业总产值超过3.17万亿元,约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据统计,全中国每天消耗2.3亿公斤肉、万公斤禽蛋。
特点二: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产业集中度高,规模经营成为供给主体。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比重达到58%。
特点三:养殖收入有起伏,但效益总体向好。出栏一头/只的收益为:生猪元,蛋鸡2元,肉鸡2元,奶牛元,肉牛0元,肉羊元。
特点四: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畜产品检验合格率在99%以上,饲料抽检合格率在96%以上。
特点五:草原生态进一步恢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
二、正视发展问题:不平衡不充分是当前畜牧业发展中新生问题的集中概括。
1.畜产品消费增长乏力。
2.畜禽种业基础薄弱,畜禽种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1)部分优良品种核心种源依赖进口;
(2)联合育种机制缺乏;
(3)种畜禽企业综合实力偏弱,数量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4)种业市场监管薄弱。
3.生产效率不高,成本高,进口冲击大。
4.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难度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5.产业链利益联结不紧密,畜产品深加工不足,蓄水池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三、展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品牌创建是主题。
1.构建新型种养关系,推动绿色兴牧。策略: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实施粮改饲政策;大力发展现代草牧业。
2.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效益竞争力。策略:开展现代示范牧场创建、推进现代畜禽种业振兴;提升中小养殖户生产经营水平。
3.优化畜牧业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策略:支持差异化、特色畜牧业发展;促进粗牧业产业扶贫;推动饲料工业与养殖业融合发展。
4.严格饲料和生鲜乳质量监管,强化畜产品安全。策略:健全饲料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严格饲料品质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生鲜乳(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5.提质增效转变方式,持续推进奶业振兴。策略:贯彻落实国家奶业发展政策措施;推动奶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做法做强民族奶业品牌;提振消费信心,引导培育乳制品消费。
6.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牢筑生态屏障。策略:推进草原保护制度建设;开展大美草原守护行动;实施草原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开展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示范创建。
7.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促进质量兴牧。策略:健全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饲料工业标准体系;构建以绿色安全优质为导向的畜牧业标准体系。
8.做好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工作,打牢产业振兴根基。策略:强化畜牧业形势分析和预警;全面推进养殖场、生产企业信息直联直报;推动畜牧兽医监督检测一体化;强化产业专题研究,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环境友好饲料的科技前缘与应用》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麦康森院士
一、没有现代的饲料工业就每天现代的养殖业
1.中国水产饲料与水产养殖的产量(逐年递增)
2.中国水产饲料的产量与养殖产量的关系(正相关)
二、现阶段水产饲料存在的重要问题
(一)饲料原料不能持续供给
1.海洋资源—鱼粉、鱼油不可持续供应,无法保证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原料供应本身的局限性、不可持续性;直接用下杂鱼养鱼—加速海洋渔业资源枯竭,原料使用效率低。
2.饲料配方、饲料加工、投喂不科学。缺乏完善、精准的营养需求参数,配方不科学;原料、饲料加工不合理;饲料投喂策略不科学;饲料效率低!
(二)养殖增加环境负荷,影响环境可持续利用
1.饲料对环境的影响过去没引起足够的重视;N,P有毒有害有机物、重金属的排放与积累;
2.“饲料效率低”是增加环境负荷的主因;营养不平衡,溶失率高,适口性差,超高密度多茬养殖超高产量。
(三)饲料及环境影响养殖水产品安全。
1.活饵料、下杂鱼、原料是病原腐败有害物质的来源;人工配合饲料,原料中有害物质,不当饲料添加剂抗生素、激素和药物的使用;
2.工业、农业、养殖、生活污染。工农业生活污染,污染环境,使水环境富营养化,病原生物的滋生、天然毒素的产生,污秽物质积累,生物、化学、物理胁迫,导致鱼类生病,同时药物防治过程中的药物残留威胁养殖产品安全。
三、环境友好水产饲料的概念与特征
1.环境友好水产饲料的概念与特征:是指饲料原料可持续供给,所生产的水产饲料在任何环节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危害饲料和养殖产品安全;
2.实现“环境友好型水产饲料”的途径。
四、环境友好水产饲料的实现途径
1.饲料对养殖水体影响的途径:
(1)提高蛋白质生物利用率—减少N排放;
(2)提高蛋白质生物价值—氨基酸平衡;
(3)提高蛋白质生物价值—添加蛋白酶;
(4)提高蛋白质生物价值—配方的平衡;
(5)加入复合酶制剂—降低抗营养因子。
2.高能饲料使用—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1)鱼类饲料中最适宜的蛋白质/能量比;
(2)高脂节约蛋白效应;适宜蛋白脂肪比提高蛋白利用率。
3.提高磷的利用
(1)选择磷可利用率较好的原料及无机磷源;
(2)热处理提高饲料原料中磷的消化率;
(3)添加外源酶制剂提高磷利用率;
(4)饲料原料中添加植酸酶对磷排放的影响;
(5)通过酸化处理原料提高磷利用率;
(6)以可消化磷配置饲料。
4.鱼粉鱼油资源的节约:新蛋白源的开发;新脂肪源的开发。
5.水产饲料添加剂
(1)环保饲料添加剂—促进鱼体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免疫力,减少N,P排放,降低污染;
(2)水产诱食剂—提高摄食量、减少残饵;微生态制剂—抑制病原微生物,促进生长;
(3)免疫增强剂—促进鱼体健康,促进肠道健康,增强鱼体免疫力。
6.改进饲料加工工艺:提高饲料原料的粉碎粒度;膨化技术。
7.适宜的投喂策略:投喂率与鱼类生长;投喂率与水产动物营养沉积;投喂频率与水产动物生长营养沉积;投喂方式。
8.饲料与饲料安全:动物原料与饲料安全;遵守相关政策法规;绝不使用违禁药物;溯源系统—从原料到养殖户。
《畜产品安全与无抗生产》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方正峰教授
一、抗生素使用现状
1.全球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全球人的抗生素使用稍微超过了允许的总量,但全球动物的抗生素使用超过了允许使用量的一倍之多。
2.据预测,到年之前每年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的人数超过万。
3.新抗生素的开发不断减少。年,全球开发的新型抗生素有20多种,但到了年后,每年只有不到5种新型抗生素的产生。
4.全球抗生素的使用仍然很高。中国各省市有60%的儿童尿液中检测到抗生素。
5.中国抗生素排放量导致河流污染异常严重。
二、题外话:元宝(量子)微生物对比降解示范场——元宝枫全身是宝。专家结论:炒作概念,其实是发酵床养猪+二次育肥。提示:注意休药期。
三、功能性添加剂试验案例
1.试验案例一:不同饲养条件下添加有机酸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试验条件一(不使用抗生素)
温度:24-25℃
试验开始期:28日龄断奶,断奶后过度一周
结论:猪只在相对适宜的情况下,添加酸化剂并没有显著的效果。
(2)试验条件二(不使用抗生素)
温度:18℃
试验开始期:21日龄断奶,不过度
结论:猪只在处于相对极端条件的情况下,添加酸化剂可缓解腹泻的发生。此外,还可提高养分消化率,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肠道抗炎因子的含量,降低促炎因子的含量,提高血清转化生长因子浓度,有利于葡萄糖的吸收。
2.试验案例二:有机酸和中链脂肪酸替代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的影响
结论:有机酸和中链脂肪酸可提高生长性能,有利于提高氨基酸消化率,增加血清IgG的含量,提高猪只免疫力,增加肠道食糜中乳酸杆菌的数量,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
3.试验案例三:丁酸甘油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1)单独添加丁酸甘油,对仔猪生长性能没有明显改善作用。联合添加抗生素和丁酸甘油提高采食量,促进生长性能的改善。
(2)LPS攻毒后,体温降低,血小板数量减少;添加丁酸甘油可缓解LPS攻毒对仔猪造成的影响。
结论:单独使用功能性添加剂,可能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促生长效果,但一旦环境变得恶劣,其效果就明显体现出来。
《规模化养殖场主要疫病防控研究与应用》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红宁教授
一、现象性问题
1.猪规模化养殖的新特点:随着环保压力不断加大,产业布局进入实质性调整阶段,生猪规模养殖重点区域出现西进、北移的趋势;生态养殖、健康养殖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养殖正加速退出市场;截止年7月,年出栏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比重已占到50%以上。
2.养猪业养殖效益低
(1)美国每头母猪平均每年提供出栏猪28-30头,而我国仅为13-16头,如果达到美国水平,我国将每年可少养母猪2万头,节省饲料2万吨;
(2)美国的猪饲料转化率1:2.9,我国为1:3.4,如达到美国水平,将每年节省饲料万吨;
(3)中国养殖效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将每年节省亿斤粮食。
3.食品安全问题
(1)猪源性人兽共患病:猪链球菌病、乙型脑炎、甲型H1N1流感;
(2)药物残留:抗生素等;
(3)非法添加剂:瘦肉精等。
3.环境污染问题
(1)粪污污染问题突出:我国每年猪场粪污产生总量约为15亿吨,如果将其全都转化成有机肥料,将至少为我国节省一半的化肥;
(2)病死猪处理问题突出:黄浦江漂猪事件。
4.养殖业转型升级的预期结果:少打针、少用药、优质美味、环境友好
二、猪病概况及防控
1.-年部分规模化猪场检测情况: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腹泻、猪圆环病毒是当前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病毒性疫病,猪瘟的危害较小;哺乳仔猪、保育猪口蹄疫、猪瘟、蓝耳免疫抗体阳性率较低。
2.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新思路
(1)标准化防控,准确用药、准确免疫、准确诊断;
(2)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环境控制为基础、强化管理、生产模式调整;
(3)开展疾病净化:猪瘟、蓝耳、口蹄疫。
三、家禽疾病概况及防控
1.对蛋鸡企业疾病防控的技术需求调查
(1)病毒性疾病: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式囊炎、禽白血病、传染性喉气管炎是度最高的病毒性疾病;
(2)细菌性疾病: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危害和耐药性严重;
(3)生物安全检测:鸡场消毒盲目,生物安全控制技术体系的细节落实不够。
2.蛋鸡疾病控制的总体思路:准确免疫、准确用药、准确消毒。使用消毒药物后鸡场空气总菌数低于每立方米20CFU为合格。封闭式鸡舍空气中细菌分布呈现不均匀分布,在鸡舍的后三分之二1.5m高的地方菌落数最高。
3.生物安全的重要点
(1)注重细节的落实,饲养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对疾病监测落实到位;
(2)鸡舍的选址一定是要长方形的地;
(3)注意通风,鸡舍通风设施防鼠、防鸟;
(4)料不见天;
(5)粪不落地。
四、总结
1.疾病净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和发展方向。
2.猪、鸡疾病每年都有新变化,加强病毒病的PCR检测,根据基因型比对结果正确选择对应一直的疫苗株。有条件的企业根据抗体测定结果评价和指导免疫程序的规范合理经济,不滥用疫苗。
3.根据细菌检测、药敏实验结果选择用药。
4.精准化防控。
5.提出疫病净化的发展方向。
《饲料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技术及在母猪饲料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计成教授
一、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概况
1.FAO估计,全世界谷物平均每年平均25%受霉菌毒素污染,平均有2%的粮食,相当于0万吨因霉变不能食用,经济损失超过亿美元。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畜禽食用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畜牧业每年遭受14.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2.我国华南、华东乃至华北地区收货季节雨量较多,农作物在田间就会收到霉菌的污染。我国霉变造成粮食产后损失高达万吨,占总产量4.2%,直接经济损失-亿元,间接损失高达亿。
3.中国饲料及原料玉米赤霉烯酮抽样调研结果显示超标率为17.13%。
4.霉菌毒素污染渠道:田间玉米;粮食晾晒。
5.年末玉米库存达到2.5亿吨,陈化霉变。
6.粮食储存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年由于霉菌毒素超标,当年收购入库的小麦查封了.45万吨。
7.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症状:阴唇红肿,脱肛,阴道脱出,乳房充血,肿大,发情紊乱,假发情,受胎率降低,流产,胎儿畸形。
二、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的防治
1.预防饲料被霉菌污染
(1)严格控制饲料原料和成品料的含水量;
(2)使用优质防霉剂(甲酸、丙酸及其盐类物质);
(3)已经受到污染的饲料的处理。
2.从翻耕和免耕地对霉菌毒素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来看,翻耕后的呕吐毒素平均值为ppb,但免耕则高达ppb。
3.饲料霉菌毒素脱毒方法:
方法分类
具体技术
优缺点
上世纪50年代
传统物理化学法
碱处理、氧化处理、高温处理、原料稀释等
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
影响饲料的感官品质;
有些方法去毒不彻底。
上世纪90年代
吸附剂吸附法
硅铝酸盐类等无机吸附剂、脂化甘露寡糖等有机吸附剂
影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吸收;
在消化道内吸附效果不稳定;
造成环境蓄积性污染。
本世纪初
微生物发酵处理法
芽孢杆菌、白腐真菌、假密环菌等
芽孢杆菌可以直接添加;
次级代谢产物可能有毒害作用。
本世纪近10年
纯化降解酶降解法
白腐真菌、假密环菌、粘细菌、芽孢杆菌等所产解毒酶
特异性强;
不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
避免蓄积性污染环境;
避免次级代谢产物的毒害作用。
4.试验研究表明无机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具有吸附率低,且可吸附饲料中的微量养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缺点,因此,生物降解成为将来的发展方向。
三、微生物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
1.国外生物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
(1)从白蚁尾肠分解到酵母菌株;
(2)来源于土壤的枯草芽孢杆菌;
(3)来源于土壤的地衣芽孢杆菌;
(4)嗜吡啶红球菌。
2.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筛选:本实验室筛选出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实验室命名——霉立解01G菌株),可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已经申请国家专利。
3.生物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相关研究:霉立解01G菌株可降解DDGS中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率为90%以上。
四、动物试验
1.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情况调查及发酵液对该中毒症状的改善和缓解效果
(1)河北某猪场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情况调查
调查目标:饲喂相同饲料并出现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现象的同一猪舍母猪
猪只总数:头
猪只月龄:6个月
中毒严重比例:超过30%
(2)发酵液对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症的改善和缓解效果:症状减轻和恢复比例为%;恢复正常的比例为60%。
2.发酵液01G菌对饲喂玉米赤霉希酮污染日粮青年母猪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中毒症状的影响
发酵液01G菌干粉添加时间:出现阴户红肿后立即或者10天后进行添加
结论:日粮含有ppb玉米赤霉烯酮的饲料可导致青年母猪中毒出现外阴红肿症状;发酵液01G菌干粉能够显著地减轻和缓解青年母猪玉米赤霉希酮中毒症状。
五、霉菌毒素生物降解前景展望
1.霉菌毒素污染是困扰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问题成为饲料加工和养殖企业面临的新的挑战。
2.目前,国内对生物学方法降解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研究用已经逐渐增多,将来应用微生物或降解饲料霉菌毒素是解决霉菌毒素污染的方向。
3.将来的发展方向是通过生物技术及基因工程的手段,将降解酶基因克隆并转化到合适载体中进行高效表达,以提高霉菌毒素降解酶产量,开发处高纯度、高活性的新型解毒酶。
《甜菜碱与现代养猪生产》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余冰教授
一、现代养猪生产:健康—高效、优质、安全和生态
二、面临的问题
1.产品质量问题:食用品质、安全品质和加工品质;
2.环境污染:猪粪排放10亿吨,占畜牧业总量1/3、N、P和重金属排放量超过1/3,综合利用率不到30%;
3.养殖效益差:养殖成本比美国高40%,进口猪肉比国产便宜,每千克增重耗料比高于发到国家,母猪年提供商品肉猪少;
4.健康问题突出:效率低和疾病多。
三、杀手锏
1.高剂量铜、高剂量ZnO和抗生素大量使用(以前的解决办法);
2.现在的解决办法:
(1)传统营养素/添加剂功能的再发掘和利用
(2)甜菜碱的应用(水产、家禽、反刍和猪)
四、主要内容:
1.甜菜碱的生物学特征
(1)理化性质:呈白色梭粒状或叶片状结晶,具有甜味,无毒,溶于水和醇,微溶于醚;在℃以下性质稳定,具有很强抗氧化性;两种存在形式:①中性及碱性水溶液中,呈环状结构;②酸性水溶液,呈开环状态;甜菜碱还具有保湿型、抗静电性和增稠性等特征,同时去污力强;
(2)甜菜碱的来源和制备:分布于动、植物体内,在甜菜和麦麸中含量较高;
市场上甜菜碱的三种形式:无水甜菜碱、甜菜碱盐酸盐和甜菜碱预混剂;甜菜碱的制备方法:水体法,醇提法和化学方法合成;
(3)甜菜碱的研究历程:转甲基作用—改善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诱食作用—抗氧化作用;
(4)甜菜碱的生理功能:转甲基作用、调节渗透压、诱食作用、抗应激作用、体脂重分配和稳定维生素。
2.甜菜碱在仔猪上的应用
(1)试验1:补充甜菜碱增加断奶仔猪ADG和降低F/G,改善生长性能,添加mg/kg甜菜碱效果最佳;甜菜碱促进生长相关激素GH和IGF-1分泌,添加mg/kg甜菜碱效果最佳;补充甜菜碱可以降低血清UN含量,对TP、ALB和GLB含量有所提高;添加mg/kg甜菜碱效果最佳;添加甜菜碱降低血清组TG和LDL含量,对HDL含量有所提高,调节脂质代谢,预防脂肪肝,添加mg/kg甜菜碱效果最佳;
(2)实验2:甜菜碱提高断奶仔猪ADG、ADFI和降低F/G,改善生长性能;mg/kg甜菜碱提高饲粮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增加蛋白水解酶活性;mg/kg甜菜碱提高仔猪瘦肉率,降低腹泻率;添加甜菜碱可以降低尿素氮和提高血清总铁结合力。
3.甜菜碱在生长育肥猪上的应用
(1)试验3:甜菜碱提高生长猪日增重,降低料重比;甜菜碱可提高生长猪背最长肌和粗脂肪含量,改善猪肉品质;甜菜碱可以降低肝脏粗脂肪含量,具有预防脂肪肝的作用;甜菜碱提高了背最长肌和肝脏中游离肉碱的含量,促进脂肪酸向肌肉组织转运和β氧化,调节体脂分配;
(2)试验4:甜菜碱提高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改善生长肥育猪的肌肉品质(主要表现为:提高红度,降低黄度、蒸煮损失和剪切力以及提高大理石纹评分等)。
4.甜菜碱改善生长性能,调节脂代谢作用机制?
试验5:补充甜菜碱提高了育肥猪试验末增重和ADG,改善生长性能;添加甜菜碱提高了瘦肉率和肌肉脂肪含量,降低了脂肪率和背膘厚,改善胴体品质;甜菜碱促进生长相关激素GH和IGF-1分泌,改善猪生长性能;提高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有助于促进脂肪分解;补充甜菜碱可以降低FAS活性和提高HSL活性,减少胴体脂肪沉积;降低背最长肌中CPTI活性,增加肌肉脂肪水平;
5.甜菜碱提高肌肉脂肪含量,改善肉质的机制?
(1)试验6:补充甜菜碱可提高育肥猪背最长肌中脂肪酸水平,改善猪肉品质;甜菜碱可以提高背最长肌中脂肪酸转运载体:FAT、CD36、FATP1、LPL和FAmRNA水平,促进脂肪酸摄取;
(2)肌肉脂肪酸水平取决于脂肪酸摄取和氧化之间的平衡,甜菜碱改善肌内脂肪酸水平可能在于甜菜碱促进脂肪酸摄取的作用强于促进脂肪酸氧化作用。
6.甜菜碱在种猪上的应用
(1)试验7:在初产母猪上的研究发现,甜菜碱可以提高21日龄断奶仔猪数和断奶窝重,缩短了断奶后7d内发情间隔,改善繁殖性能;甜菜碱可以提高初产母猪血清中GH和IGF-1含量,促进母猪排卵和卵母细胞成熟;
(2)试验8:甜菜碱降低母猪平均日采食量,提高断奶窝重和窝产仔数,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甜菜碱作为甲基供体,可通过促进蛋白质合成,降低母猪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而促进胚胎生长发育,改善母猪繁殖性能。
五、结语
1.甜菜碱在生长肥育猪上的研究较多,在母猪上的研究较少,在仔猪上的研究更少,多数结果呈现正面效应;
2.针对不同生理阶段的猪,如何更加合理使用甜菜碱?
3.如何充分发挥甜菜碱的渗透调节、抗应激、能量节约、甲基供体等功能?
4.甜菜碱产品的选择?
《猪瘟及伪狂犬病的防控净化》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徐志文教授
一、猪瘟防控净化
(一)抗原阳性个体在哪儿?
1.CSFV阳性率
(1)0.7%:净化标准化示范创建长的数据;
(2)4.75%:猪瘟净化课题组对示范场
(3)5%:检测机构的数据。
2.为什么会出现阳性
(1)强毒(强:颌下淋巴结、盲肠、回盲瓣、扁桃体、脾脏;中等:扁桃体、回盲瓣、脾脏、颌下淋巴结、十二指肠)——真阳性;
(2)疫苗:25天(RT-PCR检测、荧光定量RT-PCR、活体采扁桃体免疫荧光阳性)——假阳性。
3.遗传分型
(1)猪瘟有3个基因群体(10个基因亚群)
(2)中国毒株有2个基因群(4个基因亚群):基因1群(1.1亚)、基因2群(2.1、2.2、2.3亚群)
(3)优势流行毒株:基因2群:2.1(2.1d)和2.2是我国主要流行的基因亚群;2.3亚群仅限于南方部分省份
(4)变异、毒力和免疫的关系:毒株有高、中、低毒力之分,但与基因分型并不一致;存在不同的基因群,但仅有一个血清型;交叉免疫保护;常规兔化弱毒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可以完全抵抗不同基因型野毒的攻毒
4.猪瘟阳性个体在哪?
猪瘟抗体水平意义:评价疫苗及免疫程序;持续带毒猪的发现(妊娠期感染的结果,后备猪的筛选,二次免疫后的评估)。
(二)不同免疫模式的优劣
1.方法一:普免
(1)母猪免疫:集中统一免疫,2次/年
(2)仔猪免疫:28日龄左右首免,65日龄左右免疫
(3)点:重胎母猪进行猪瘟免疫问题;仔猪的首次面议时间难于确定
(4)阻断ELISA与中和抗体换算表
阻断率
SN滴度
20
2
22-26
2
28-32
4
34-38
8
41-45
16
47-51
32
54-58
64
60-64
66-70
73-77
70-83
2.跟胎免疫
(1)母仔同免(28日龄左右断奶)
(2)点:复配母猪的抗体水平;仔猪首次免疫时间的确定(双40,双70)
(三)临床“非典型猪瘟”
1.接种猪瘟疫苗有效
(1)保护的产生:2天,2-4天,4天
(2)保护的持续:6个月、12个月、15个月
(3)非特异性免疫的诱生
2.临床“非典型猪瘟”
(1)非典型猪瘟和猪非典型瘟病毒;
(2)猪非典型瘟病毒俗称抖抖病,又称传染性先天性震颤,仅见于新生仔猪出现全身或者局部肌肉阵法性挛缩。母猪经胎盘传播给仔猪,公猪交配传给母猪。目前已在遂宁、成都、德阳猪场检出,且伴随母猪带毒综合征。
二、猪伪狂犬病防控净化
(一)gB和gE抗体
1.疫苗接种动物(gB?)
2.野毒感染动物(gE)
(二)潜伏感染猪只筛查
1.哪些情况需要筛查
2.潜伏感染一定是gE阳性吗?
3.极端的手段运用
(1)激素药物:糖皮质激素类;
(2)免疫抑制疾病:病毒、霉菌毒素应激。
(三)70天后的免疫
1.PRV从哪里来?
2.种猪、商品猪
3.疫苗的抗潜伏感染
《氨基酸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趋势与发展前景》
长春大成实业集团市场技术总监边岩博士
一、大成实业集团简介
1.发展历程
年,建设;1年,大成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7年,大成糖业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年濒临破产;年涅槃重生。
2.主要产品:氨基酸、酶制剂、玉米淀粉、玉米油、淀粉糖等
二、氨基酸产业发展概况及应用
1.全球饲用氨基酸产业发展历程
氨基酸的工业化生产和大规模应用是伴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而发展的。从产业角度看,国外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到80年代生产和应用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延续到现在处于成熟期。
2.中国氨基酸发展简史
0年以前,国外氨基酸企业对中国氨基酸发酵技术的封锁;
0-4年,国内氨基酸技术的破冰期;
5-年,中国氨基酸进入蓬勃发展期;
-年,中国氨基酸进入整合期;
-至今,中国氨基酸进入新一轮的扩张期。
3.氨基酸生产技术
(1)蛋白质水解法:工艺简单,但原料来源有限,适用小规模生产;
(2)化学合成法:产品安全性差,环保问题严重;
(3)酶法:前体物质的成本高,工艺复杂,产品安全性差;
(4)微生物发酵法: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4.饲用氨基酸在饲料中的应用
(1)氨基酸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蛋白原料的补充剂
--促进动物生长发育
-改善肉质,提高产奶、产蛋量
--节省蛋白饲料,使饲料得到充分利用
--降低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
(2)饲用氨基酸产品生命周期
--赖氨酸/蛋氨酸:成熟期,产品应用成熟,市场增长稳定.产能仍在扩张,中国成为主要的出口国;
--苏氨酸:快速成长期,产品被广泛接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色氨酸:产品成长期,对产品认识和使用正在逐步加强。
(3)氨基酸在饲料中应用空间的推动因素
--全球蛋白资源紧缺。现在,亚洲、美洲都开始增加饲料原料的种类,不再是以往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为主,开始有意识的增加杂粕的使用,而欧洲虽然还是以小麦-大麦-杂粕型日粮为主,但开始逐渐增加玉米的添加比例。另外,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对动物的氮排放有了更严格的管控,同时,随着未来无抗饲料的发展,饲料配方中会更多的使用复合氨基酸、多维、益生菌及有机酸的搭配来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减少氮排放有效利用资源;
--饲料配方技术进步。我国蛋白原料对外依赖度高,价格通常非理性波动,随着饲料配方技术的进步,为了更好的控制成本,营养技术进步趋势必推动改进传统配方思维,饲料原料,尤其是蛋白原料使用呈现多样化趋势。
1、氨基酸市场回顾及展望
1.赖氨酸
(1)5年以前,中国赖氨酸供应以进口赖氨酸主导地位,中国赖氨酸产量占全球比重低,仅为29%;5年以后,中国赖氨酸产量快速增长,尤其是年以后,年中国赖氨酸产量占全球比重达到50.52%,到了年中国赖氨酸产量占全球比重达到56%;
(2)年全球赖氨酸产量万吨,同比增长12.8%,年均复合增长率9.63%,中国赖氨酸产量万吨,同比增长18.5%,年均符合增长率22.05%。
2.蛋氨酸
(1)年全球蛋氨酸产量8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7.3%;
(2)中国在年产量为1.2万吨,国内蛋氨酸需求主要依赖进口,随着中国厂家的多年努力在年中国蛋氨酸产能为23.4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58%。
3.苏氨酸
(1)3-7年全球苏氨酸产量增长相对稳定,8年以后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年全球苏氨酸产量35万吨,同比增长11.46%,年复合增长24.06%;
(2)3年中国苏氨酸规模有限,4年开始大规模投入生产,随后至9年,产量占全球比重增长迅速,年中国苏氨酸产量17.7万吨,同比增长18%,年复合增长率55.96%;
(3)年,全球苏氨酸产量达到了67.8万吨,中国产量为52.8万吨,占全球产量的77.8%。
4.色氨酸
(1)年全球色氨酸产量7吨,同比增加20.66%,年均复合增长率21.24%;(2)8年,中国开始对色氨酸投入生产,-年产能扩增迅速,产量快速增长,年中国企业受到库存压力影响,色氨酸产量回落,年实现产量1.2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36%。
5.氨基酸市场展望
(1)氨基酸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饲料需求的刚性增长;
--饲料原料的价格波动,谷物市场价格上升;
--养殖规模化、饲料企业集团化、饲料配方技术变化;
--低蛋白日粮的提倡(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
(2)氨基酸价格影响因素
--供应格局的变化;
--用户需求和养殖效益;
--上游原料市场影响;
--出口影响;
--运输保障能力。
(3)氨基酸供应格局转变
--蛋氨酸竞争程度偏低,厂家可以通过控制产量来实现对市场的把控;
--赖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供应方面,现有厂家的扩产,新加入者的增产,使得未来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未来可能还会有新一轮的整合),同时,赢创、味之素等国际企业也开始通过与国内的大企业进行联合的方式来巩固和拓展自己的销售区域和市场地位。对于氨基酸企业和下游使用者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大型的饲企与大型的氨基酸企业联合,一方面可以保证双方的产品质量和供应量更加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通过强强联合亦可以使自己的成本降到最低,提升竞争实力。挑战是,无论是供方还是买方,大家都是大型的集团企业,只有先把自己做好了,才能吸引合作者,实现强强联合,实现共赢。
《猪重组干扰素的研发和临床应用》
四川华神兽用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周远成博士
干扰素简介
干扰素的发现:干扰素是年两位英国科学家在进行流感病毒干扰试验时发现,向鸡胚中注射灭活流感病毒后,鸡胚细胞生成了一种分泌型物质,该种物质具有“干扰”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由此,他们将这种物质称为干扰素。干扰素是动物细胞在受到病毒感染或者干扰素诱导剂处理时,细胞所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组结构类似、功能相近的糖蛋白。
干扰素分型:Ⅰ型(IFN-α、IFN-β、INF-κ、INF-ω)、Ⅱ型(INF-γ)、Ⅲ型(INF-λ)。
影响干扰素分泌的因素
(1)病毒感染初期会抑制机体产生干扰素。研究表明,蓝耳病(PRRSV)的NSP1、2、4、5、7、9、10、11,和N蛋白均具有抑制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能力。
(2)疫苗免疫会促使动物机体产生干扰素。试验证明,猪瘟疫苗和伪狂犬病活疫苗免疫后均可诱导猪产生大剂量的干扰素。
二、干扰素的应用
1.年,干扰素初次应用于临床:用纯化的人白细胞干扰素成功治疗2例慢性乙肝患者,但是由于人白细胞干扰素原材料来源有限,未能大量应用于临床。
2.年获得重组干扰素:使用大肠杆菌和酵母表达。
3.年,世界上第一个重组人干扰素IFN-α2bIntronA由美国ScheringPlough公司上市,被FDA批准于治疗慢性乙肝。
4.1年,FDA批准ScheringPlough公司的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IFN-α2b,使得给药频率减少为1周1次。
三、四川华神干扰素的研发
1.表达系统构建
(1)α6、α6+γ目的基因合成、鉴定
(2)转化表达系统
(3)筛选、鉴定高拷贝、稳定表达目的菌种
(4)获得原始菌种
2.批量生产
(1)菌种库建立
(2)批量生产
3.蛋白纯化
(1)分离工艺:菌体裂解→预处理→初级分离→洗涤
(2)纯化工艺:溶解粗干扰素→阳离子交换层析与浓缩→超滤→无菌过滤分装
4.重组干扰素临床试验数据分析
(1)使用50头哺乳仔猪,随机分为5组,其中4组为实验组口服感染PEDV强毒然后在不同时间点选择3组进行治疗,每日注射1次,连续注射三天。结果发现,实验条件下猪干扰素α6对流行性腹泻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年1月,xx农牧公司猪场出现保育猪消瘦,弓背、关节肿大,频发死亡的现象,解剖和抗原检测存在蓝耳野毒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使用干扰素和抗生素联合进行治疗比单独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显著,站立不起的保育猪第二天就能站立,连用三天后治愈率90%以上。
(3)四川某猪场反映猪场哺乳仔猪发生腹泻,使用干扰素第二天后仔猪粪便明显变干。
《猪伪狂犬病三基因缺失活疫苗SA株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在规模化猪场应用的数据分享》
四川华神兽用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技术服务总监张冰博士
一、当前伪狂犬发病猪场的特点
1.猪场种猪伪狂犬野毒gE抗体的高阳性率,对种猪危害严重。
(1)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以产死胎为主;
(2)后备母猪:不发情,淘汰率高;
(3)断奶母猪:不发情,返情而屡配不孕,配种率低;
(4)公猪:失去种用,潜伏带毒,加剧伪狂犬病毒的传播
2.育肥猪后期容易转阳以及中大猪的呼吸道疾病严重
(1)保育和育肥猪:引起猪只突然就不吃食、发烧、趴地伏卧、流鼻涕和打喷嚏(类流感症状)、喜卧、特别是后腹角部位起伏较快,往往死于肺炎;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出栏时间,往往推后12-20天出栏;
(2)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副猪嗜血杆菌的发病率高;
(3)伪狂犬成为是呼吸道综合征的原发病原之一。
3.免疫抑制病的存在导致伪狂犬防控难度的加大,疫苗的选择和免疫程序的制定是预防伪狂犬的重点。
(1)选择安全的弱毒活疫苗—三基因缺失活疫苗SA;
(2)选择和流行毒株同源性高的疫苗——预防PRV强毒效果较好;
(3)选择操作方便和滴鼻安全的活疫苗(TK基因缺失疫苗)
(4)不要忽视滴鼻的重要性。
二、猪伪狂犬病三基因缺失活疫苗SA的特点
1.SA是中国第一个动物病毒基因工程疫苗。
2.中国第一个三基因猪伪狂犬活疫苗,科技含量高,完全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3.SA与流行毒株亲缘关系最近,匹配性最好。
4.TK基因缺失,滴鼻安全。
5.抗原含量高,至少高达.5TCID50,SA株疫苗接种猪后较常规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要高。
三、猪伪狂犬病防控净化要点探讨
1.免疫抑制病的防控。
2.种公猪的防控。
3.引种和后备母猪的监测,确保gE抗体阴性和gB抗体阳性。
4.分胎次和多点式的饲养。
5.疫苗的选择和免疫程序的制定:选择安全的弱毒活疫苗;选择和流行毒株同源性高的疫苗;选择操作方便和滴鼻安全的活疫苗。
6.伪狂犬“稳定”猪场——再谈净化。
四、SA推荐免疫程序
猪只类别
免疫时间
免疫剂量
免疫方式
哺乳仔猪
0日龄
0.5头份
滴鼻
保育猪
6-7周龄
1头份
颈部肌注
生长育肥猪
10-11周龄
1头份
颈部肌注
基础母猪群
一年免疫3-4次
1头份
颈部肌注
种公猪
一年免疫3-4次
1头份
颈部肌注
后备母猪
配种前免疫2次
1头份
颈部肌注
《猪抗感染免疫分子制剂研发和应用》
四川鼎尖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王斌经理
一、研究背景
1.规模化养殖,疾病防控问题凸显
2.复杂问题需要简化
3.造成猪免疫力低下的原因
(1)品种因素(选育);
(2)营养因素(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3)应激因素(工厂化生产带来的应激,如断奶应激、转群应激、换料应激和注射应激);
(4)疫病因素(PRRSV、PCV-2、CSFV等);
(5)霉菌毒素;
(6)滥用药物因素。
4.提高猪免疫力的措施
(1)抗病力品种选育;
(2)加强饲养管理;
(3)提高饲料营养水平;
(4)合理使用抗生素;
(5)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6)添加提高猪群抵抗力的免疫增强剂。
二、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
1第一代:外源性的免疫增强剂
(1)微生物源、化学药物和植物源分子(包括BCG、棒状杆菌、左旋咪唑、蜂胶、真菌多糖类分子、中草药活性分子等);
(2)效果较弱,持效期不长,作用范围窄,且常引起较明显的组织损伤和发热等副反应,获取不易,应用局限性较大。
2.第二代免疫增强剂:细胞因子蛋白
(1)免疫细胞内源性调节分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转移因子和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细胞因子”类蛋白(肽)物质;
(2)提高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防御机制,效应很强,低浓度;
(3)成本高,易失活,效应期短(<7天)。
3.目前主推免疫增强剂:重组猪白细胞介素2,4/6(酵母)
4.牲命酵素研发流程
(1)白细胞介素基因cDNA分子的合成、测序;
(2)白细胞介素基因原核表达及免疫活性分析;
(3)白细胞介素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免疫活性分析;
(4)发酵工艺研究;
(5)制剂工艺研究;
(6)临床应用研究。
5.试验研究
(1)提高猪生长性能;
(2)提高猪免疫能力(主要表现为:血液白细胞、TC和TH细胞数量均提高);
(3)疫苗免疫期间使用牲命酵素,对猪瘟、蓝耳、口蹄疫等疫苗免疫的抗体有现在提升作用。
三、牲命酵素临床应用推荐
(1)免疫前后一周使用牲命酵素1次,能显著提高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提高抗体滴度,增强免疫效果;
(2)当注射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或产生的抗体不能达到有效保护滴度时,表明
动物已经出现免疫抑制,使用牲命酵素可以重新激发机体免疫细胞,修复免疫系统;
(3)猪群亚健康,保育猪腹泻、咳喘、病死率高,使用牲命酵素可提高猪群整体免疫力水平,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
(4)病毒细菌混合感染,牲命酵素和抗菌药同时配合使用,可起到标本兼治作用。
《有机微量元素在健康环保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
四川省畜科饲料有限公司张锦秀博士
一、前言
1.无机微量元素使用现状
(1)无机硫酸盐是微量元素的主要供给形势,高剂量使用是普遍现状;
(2)大量使用无机微量元素带来一些列问题,严重威胁环境安全,已成为继抗生素之后又一忧患;
(3)使用有机微量元素是有效途径,是必然的趋势。
2.有机微量元素的优势
(1)化学性质稳定,有机微量元素金属离子被配位体包围,不易解离;
--吸收利用率更高,有效对抗植酸、草酸等抗营养因子的结合;
--金属离子自身氧化率降低;
--对饲料维生素破坏作用小。
(2)双重营养作用
--过多的硫酸根离子可能破坏机体酸碱平衡,降低消化酶活力;
--富马酸等有机酸是三羧酸循环底物,且具酸化剂作用;
--氨基酸具有营养作用。
(3)对适口性没有影响;
(4)产品质量更有保障。
--无机硫酸盐来源于矿,“灰色物质”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
--有机微量元素部分原料甚至是食品级,矿物源已经过多步处理,质量更可靠。
二、有机微量元素乳酸锌的研究与应用
(一)饲料添加剂乳酸锌产品研发背景
1.市售有机锌产品价格高(蛋氨酸锌),质量参差不齐。
2.乳酸锌在食品和医药领域有使用。大鼠中的试验表明,乳酸生物利用率约为葡萄糖酸锌的1.3~1.5倍。
3.且乳酸锌有效含量高(葡萄糖酸锌中锌含量为14%),成本低,可望是理想的锌源。
(二)乳酸锌产品基本信息
商品名:中华富锌康
成分含量:有效成分乳酸锌,有效含量:乳酸锌98~.4%,21.5%≤锌≤22.5%。感官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无异臭。
化学名称:α–羟基丙酸锌
分子式:Zn(C3H5O3)2·3H2O
分子量:.58(依据7年国际原子量表)。
(三)乳酸锌相关研究与应用结果
1、实验动物-SD大鼠
(1)生长性能:乳酸锌和蛋氨酸锌效果优于硫酸锌和甘氨酸锌;乳酸锌效果与蛋氨酸锌效果比较一致。
(2)总抗氧化能力:有机锌组有利于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3)血清丙二醛含量:乳酸锌和蛋氨酸锌有利于降低机体脂质过氧化。
2.猪鸡
(1)锌用量:添加乳酸锌可以降低断奶仔猪饲粮的锌用量1/3,降低15-30kg商品猪饲粮的锌用量1/3,降低30-60kg商品猪饲粮的锌用量40%,降低60-90kg商品猪饲粮的锌用量50%。
(2)乳酸锌增强断奶仔猪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3)与硫酸锌相比,乳酸锌促进肠道IPEC-J2细胞GLP-2mRNA表达效果更明显,提示乳酸锌在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发育方面优于硫酸锌。
(4)与硫酸锌相比,乳酸锌可提高产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
3.肉兔
(1)有机锌的使用可降低腹泻率,提高成活率,提高生长性能,乳酸锌效果优于蛋氨酸锌和甘氨酸锌。
(2)乳酸锌的使用增加绒隐比,改善十二指肠肠道形态。
(3)乳酸锌可增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有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
4.淡水鱼
(1)相对于硫酸锌,较低剂量乳酸锌提高了生长中期草鱼的生长性能。
(2)相对于硫酸锌,乳酸锌降低生长中期草鱼肠道发病率。
(3)相对于硫酸锌,较低剂量乳酸锌降低了生长中期草鱼赤皮发病率。
(4)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青年草鱼肠道毛细血管充血,固有层增厚,添加Zn显著显著改善这一现象,乳酸锌效果优于硫酸锌。
(5)相对于硫酸锌,低剂量乳酸锌降低了生长中期草鱼肌肉中组织蛋白酶B和L含量,有利于提高肌肉系水力。
三、小结
1.与硫酸锌相比,乳酸锌的应用可促进动物生长、增强抗病力、改善肉品品质,有利于健康养殖。
2.与硫酸锌相比,乳酸锌的应用可降低饲料锌用量,有利于环保养殖。
听课干货笔记为现场整理,内容未经报告者本人审阅,有所疏漏在所难免。版权申明:笔记记载、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专家版权。文中图片摄于会议现场,尊重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图片版权所有人(讲课专家)。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哪里白癜风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