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鼓楼微资讯”,再点击“
3、电热毯通电时,上面除了薄的褥子或床单外,不要再放置其他东西,否则可能因局部温度过高引起火灾。
4、睡觉前一两个小时打开电热毯开关,让它能够将被褥烘热。等到上床时,关闭电源。不要开着电源一觉睡到天亮,以免发生慢性烫伤或漏电意外。
5、床头边放杯水,以免因为使用电热毯太热,导致体内水分挥发太多而缺水。身上也要适当涂抹一些润肤露,以防皮肤干燥起皮。
6、如果电热毯受潮或被弄湿,要晾晒干后再使用。电热毯如有破损,不可随意拆修,要请专业人员修理。
2岁女童误食“奶粉”中毒全身多处灼伤
又是一名儿童意外伤害事件,也是2岁的孩子,也是因为家长的疏忽!
几天前,福州2岁的女孩小云(化名)在玩耍时,从家中矮柜里翻出一包“奶粉”。当小云将“奶粉”含到嘴里,祸事发生了。
孩子口唇严重灼伤
清洁剂放矮橱里女童把它当奶粉小云吃的是洗衣机槽清洁剂,家人把它随手放在矮橱里。8月24日,小云看到这个颜色鲜艳的袋子,以为是奶粉,就抓起袋子含在嘴里,很快啃破了,等她感觉味道不对,想吐已来不及,难受得哇哇大哭。
奶奶发现后,立即手抠、拍背,想给小云催吐,但清洁剂一到嘴里,很快就溶化了,小云一个劲地哭闹、流口水。过程中,清洁剂撒落小云身上,皮肤多处灼伤。
家人急了,又抓起毛巾,擦拭小云嘴角、身上的白色粉末,随后,又倒了一大杯温水,给小云漱口,喂她喝下30毫升食用油。但仅过了1分钟,小云就口唇青紫,约3~4分钟后,她的口唇红肿糜烂,嘴里开始出血,家人慌了神,紧急把她送到省妇幼保健院。
医院时,小云已吃下清洁剂3小时。医生发现,女童已中毒,下唇红肿糜烂,口腔黏膜和舌头多处灼伤,不停地流口水,双侧太阳穴、肘窝、膝后、臀部、肛周的皮肤也多处破损。
小云已造成消化道黏膜、皮肤灼伤,送到重症监护室抢救后,目前还在住院恢复中。
强酸强碱中毒不能催吐“误食强碱,不能随意催吐!”王世彪主任强调,强碱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性,催吐、洗胃可能加重食道和胃粘膜损伤、出血、穿孔等。如果孩子已昏迷,或误服汽油、煤油,也不能催吐,以防窒息发生。
他指出,常见的强碱是生石灰、清洁剂等,一旦溅洒在身上,皮肤粘膜可能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眼睛可能怕光、流泪、视力模糊、异物感,严重者可失明。患儿应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动的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医院;
误服强碱后,可出现恶心、呕吐、呕血、便血,口腔、咽喉、食道和胃可能灼伤,甚至穿孔、脱水、休克,还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应立即喝鸡蛋清、牛奶、豆浆、浓米汤、植物油ml左右,既可中和毒物,又能保护消化道黏膜等。如果病人昏迷、意识不清、呼吸放慢等,可能是毒物导致呼吸抑制,要马上做心肺复苏。
儿童中毒多发家长应加强监管在刚过去的暑假,多次出现小孩误食药品、野果等,导致意外中毒的。
王世彪主任说,从医30多年,他收治过各种各样“误喝”的患儿,大多是家长将杀虫剂、洗洁精、煤油、鼠药等溶液装在饮料瓶里、颜色鲜艳的包装袋,被患儿误喝的。
▲包装袋写明,不要放在孩子能接触到的地方
小云误吃的清洁剂,包装上写明“请勿食用,勿存放于幼儿能接触到之处”,但家长比较大意,就随手放在角落。
医生提醒
家长要加强监管,煤油、鼠药、强酸碱、农药等有毒物品要上锁,尽量摆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药品要定期清理,不要用饮料瓶装其他有毒液体。
“急性中毒,越快就医越好,如果超过6个小时,毒素很可能被消化。”他说,小孩不幸中毒,家长要尽快弄清小孩误服了什么、剂量多少,再采取急救措施,就医时,最好带上误服的药物或药瓶,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情况,对症解毒。
身边潜伏的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家长们千万不能大意啊!
(文章来源:网络)
声明本公众平台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若存在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