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工作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说起病害防治的话题,就比较大而空了。国家有个政府部门叫兽医局,你说它是做什么的?单独成立这么一个机构,足以说明按俺们从事的这份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兽医局在各级农业局中单独设置,工作繁杂,内容众多,既管理猪瘟病毒传染,又能照顾你家小狗小猫的去势手术(俗称拆弹专家),那这么说来,水产兽医应该是很吃香的了?但是—恐怖的转折—对于基层的一线养殖来说,现状就是病害技术员与病害工作处于一个很是尴尬的位置。说到底,病害工作对于养殖场来讲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病害工作是什么定位?
对于一般规模的养鱼场,你不可能设置一个专职病害岗,人力成本太高,对于其本人的技能锻炼和职业成长也有极大的害处。平心而论,一个养殖场老板,到底是希望这位病害技术员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还是天天喝茶看报纸呢,似乎这本身就是个难以抉择的事情。
从技术层面讲,预防是最重要的,一个技术员将预防工作做好了,场子不发病了,老板会认为他的“病害工作”做的好还是不好呢?俗话说的好,预防的干不过治疗的,治疗的干不过ICU病房的,做工作行不行,除了本身行,还要别人说你行,也就是有一个价值判断。
病害技术员是面上的东西,还是里儿上的东西,大家都很明白。但我想肯定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问题,关键时候上你能发挥作用,能把爆发的疾病控制住就可以,曾经工作的养殖场从建厂到养成都没有发生过病害,但老板说“有你在场里,心里就踏实很多”。
所以说回来,对于养殖一线的技术员,病害工作不能作为自己的全部工作来做,不然那你可能会讨不到饭吃。一线养殖场技术员总是身兼数职,可能前脚看着鱼吃完饲料,转头就抄起手术刀解剖死鱼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了。
有要求,有规定,有SOP,大家会遵守执行吗?
“我们学会了太多的人生哲理,但仍是过不好这一生”,鸡汤就是比不上鸡汤面扛饿。我们总是在想着病害怎么防与治,也各个平台听课、看书、查资料,想着学一身治病的本领,但我想问,基层病害防治是一个技术问题么?这是值得讨论的事情。
我们写了很多的文章,在养殖场一线也编制了很多SOP操作流程,打印出来放在档案里,很厚的A4纸,但是大家不会去执行,也没有心思去执行,因为大家都想着怎么喂料啊,怎么节省饲料成本啊,怎么让鱼长得更快呀,但是呢,一旦发生病害的时候,我们前期做的所有努力都会付之一炬,结果呢,病害工作的角色定位,很是尴尬,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像事后总结,病急乱投医,治好了又忘,“涛声依旧”。
违禁药物可以不用吗?
在一旦发生病害的时候,如果前期没有足够的工作积累,或者没有一个专职的病害人员担任,要不要用违禁药物,这件事情就变得很暧昧了,似乎这件事情,在死鱼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面前,会自动下调权重,赌徒心理充满你的胸膛,没有挨过揍自然不会记得有多疼,铤而走险搞一把,能捞多少是多少。
“一劳永逸”的事儿干的多吗?
试问,在运行一个养殖系统时,前置性病害预防工作,有没有做充分呢,为了预防外源性传染而进行的养殖车间特定进出通道设计,为了预防主要病害种类而给鱼宝宝接种疫苗,显然,这些工作是没人看在眼里的。
图1文字太多加个图,请忽略用意怎么办呢?
传统养殖与现代设施养殖有很大不同,而且现在国家对于食品安全建设的要求也跟过去有很大不同,所以对于一般的小投资者和小养殖户来说,应该怎么做呢,从病害的角度来说,根据自身养殖的要求,养殖效益是一方面要求,另外产品能不能卖出去,产品自身的安全性达不达标显得更重要,水产业在农业口的先天孱弱的身子地位,本就经不起折腾,别今天一个氯霉素,明天一个孔雀石绿,你就翘辫子了,所以养殖户的病害防控措施和理念以及食安建设的思维,要与时俱进。
疾病三元论
说起病害防控理论知识,无谓就是疾病学的三元论,病原,动物,环境,也可统一为二元论,病原包含进环境中。
养殖健康管理,即是“两股势力的斗争”,一种情况下,环境因子“打辅助”,病原做“主攻手”,水质变差了,鱼群太拥挤,鱼干了这杯热翔,“中毒”了,传染性强的病原体说,“好嘛贝贝,我来了”,趁虚而入,攻破城池,把城内的salmon屠杀殆尽......抱歉抱歉,.串台了,这个精彩的攻防战,还请移步“水产黑匣子”阅读“灭污之战系列故事”。
另一种情况下,环境因子独挑大梁,逆袭成“主攻手”。水质恶化了或者被“投毒”了,鱼的身体大门敞开,各类病原体大摇大摆的钻进体内,造成发病,即使是平时看不上眼的小兵小卒都跟着一起进来了,这时候你如果剖开鱼体,接种环挑取内脏组织划拉培养基平板,两天后你会发现平板上长满了杂菌,什么鸡鸭鹅狗都感染了呀。这个最典型的是什么呢,氨氮中毒,臭氧中毒,重金属中毒等等等等,这肯定逃不掉养殖管理的问题。这部分内容,也会在“”灭污之战--难驯服的野马”里给大家讲故事。
图2疾病三元论示意图现代设施养殖的病害防控有哪些不同?
以外塘为主的传统养殖模式,特点是大水面,密度低,主要通过改底,培藻,施菌来改善水质,而改善水质这个工作在现代设施养殖里,通过设备来解决了,那么在水质良好的条件下,再发生病害怎么办呢,那就是用药,不讳疾忌医,用好抗生素,做好药敏试验,有目的的适量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主要而且是最有效的手段,即所谓的病害后置性措施。
相对于流水模式不循环的特点,循环水模式的药物使用措施又有很大不同,循环水模式的特点是封闭,闭环,反复,密度高,得了病谁也跑不了。
我们在各个技术群里都讨论过,对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你希望通过大换水,希望使用消毒剂,你受得了,你系统里的水处理设备也受不了,你泼消毒剂,金属设备腐蚀了怎么办,生物膜破坏了怎么办?所以对于新模式下,整理防控策略必须记在脑中。
图3循环水养殖病害发生特点整体防控策略
什么是整体防控策略呢?
整体布局,整体规划,即从养殖车间和养殖系统的建设上,就已经提前规划好了,像车间的窗子、通风口、行走通道、进出门的数量,都是有空间设计要求的,不能跟着感觉走。根据设计要求,哪些门是走人的,哪些门是走货的,哪些是工作人员日常进出通道,哪些是参观人员通道,板板正正,规规矩矩。
大多时间时候,一个养殖车间从一个小门进出,而需要进出货物的时候,才会打开大门,这样才能有效阻隔由人员携带的外源性病原的传播。另外呢,苗种的质量把控与进场处理,工厂化养殖从工厂化育苗场子进苗,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对该养殖场知根知底,了解其苗种的质量,菌多不多,虫多不多,这块要进行把控。鱼苗进了场,拿什么消毒,消毒剂浓度使小了白干,使大了致死致畸,搞来搞去,大家总结了,还是高浓度盐水好用,40个盐度的盐水泡10分钟,再往池子里放,你看多自在。记住,运苗的水车或氧包的水全部换掉,不能进池。
图4三文鱼苗源头控制—水质!疫苗!种质!
还有就是源头控制,包括水质!疫苗!种质!
首先你建造的循环水处理能力必须得跟养殖生物量相匹配,别整天看玄幻小说迷糊得以为天下有什么秘术可以不花钱养大鱼,要务是保证养殖水质良好、稳定。
另外就是种质和疫苗,种质的问题自不用说,如果鱼苗先天基因不好,光吃不长或者不吃光喝水(没有),还先天免疫力缺陷,自然是不行的,欧洲的几大三文鱼公司,挪威AquaGen,冰岛Stofnfiskur,通过分子基因育种,从野生三文鱼获取了天然抗病毒基因,攻克了疫苗效果不佳的病毒病和寄生虫病,像已经被攻克的IPNV,还有在路上的海虱sealice,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当然说起野生动物基因库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这也是支持动物保护的基础逻辑,即对人类未来风险的提前量技术储备。
图5疫苗接种后,挪威三文鱼产量和死亡好了,就聊到这里,接下来的日子,兽医西蒙不忘老本行,会陆续更新一些关于水产病害防治的小故事,希望大家跟紧了别掉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