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网络一直在传——
夏天又到了蛇虫出动交配的季节,看到这种虫子你千万别打!
隐翅虫,在你身上时绝对不要打,她身上有毒液,接触到皮肤,就死定了!
跟你的孩子、朋友讲,万一身上有这虫,用嘴巴轻轻吹走就好。
绝对不要用手打,医师强调!
扬州已经有人被这虫子咬了——
昨日上午,扬州花样年华小区居民陈女士向记者反映,女儿前天晚上胳膊瘙痒灼痛,还以为是蚊子叮咬所致,没想到医生竟称是被隐翅虫咬伤。胳膊痛痒竟是隐翅虫所赐“吓了一跳,还好问题不大。”陈女士说,11岁的女儿前天晚上一夜都没怎么睡好。
陈女士介绍,前天下午雨停后,她带着女儿去蜀冈西峰生态公园跑步,回到家后,女儿说胳膊瘙痒灼痛,她也没当回事。“我还以为是蚊子叮咬的。”陈女士说,早上准备送女儿去培训班,才发现女儿的胳膊肿了,眼部也肿了,才意识到不对劲。
随后,陈女士将女儿带至附近诊所检查,医生称不是蚊子叮咬的,应该是隐翅虫咬的,因为胳膊上是点簇状的红斑。
“这个时候,隐翅虫还伤人吗?”陈女士猜测,可能是女儿前天跑步时,在草丛边歇息时被咬的。
持续阴雨隐翅虫出没提前昨日,记者就此咨询平祥门诊李升祥医生。他表示,一般在8—10月份才是隐翅虫伤人高发期。通常情况下,雨后闷热天气,隐翅虫出没较多,但凉爽天气同样有隐翅虫出没,这个季节被咬伤也不奇怪。
记者了解到,被隐翅虫叮咬后的症状会明显区别于一般蚊虫叮咬,若叮咬眼睑或外阴部位,那么肿胀会很明显,典型症状为条索状、斑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被隐翅虫叮咬的感觉,也明显与蚊虫叮咬不同。”李升祥表示,被隐翅虫叮咬常伴有瘙痒、灼痛和灼热感。严重的患者,患处皮肤与烧伤相似,甚至会出现糜烂、结痂及表皮坏死。
医生介绍,最近一段时间来,因为持续的阴雨天气,隐翅虫出没时间比往年提前。
真相国内仅3种隐翅虫有毒“每年都有隐翅虫咬人的新闻,隐翅虫有这么可怕吗?”陈女士说,她担心女儿被咬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记者发现,今年朋友圈热传的隐翅虫警示,和往年内容大多相同。事实上,不是所有的隐翅虫都有毒。扬大园保学院祝树德教授表示,全世界范围内,隐翅虫大约有四五万种之多,90%以上都是没毒的。含有毒素的隐翅虫有多种,国内有毒的隐翅虫只有3种,分别是:黑足毒隐翅虫、黄足毒隐翅虫、奇异毒隐翅虫。
据介绍,无论是在野外还是在小区里,如果碰到那种类似于蚂蚁的黑虫子,且尾巴上翘、有两根刺,很有可能就是隐翅虫。
提醒被咬伤最好及时就医那么,一旦被隐翅虫叮伤,应该如何处理?
对此,医院急诊科的胡医生提醒,最好先用肥皂水反复冲洗小伤口,或者用牙膏涂抹,因为这两种东西都是碱性的,能中和强酸。伤口也可以涂抹酒精或紫药水,以防进一步感染。当然,医院处理。
传言中,有一点得到医生的认可,那就是皮肤上如果有隐翅虫,一定不要去拍。这是因为隐翅虫身上有毒液,拍打后大量毒液就会溅出,会加重伤情。因此,如果看到隐翅虫停在皮肤上时,千万不能打死它。隐翅虫的个头很小,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将它吹走。
胡医生提醒,被咬伤后,出现瘙痒等症状,往往易被轻视。隐翅虫皮炎的病情根据患者体质不同,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短的7天,最长会持续1月,还可能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部分患者有发热等症状。
因此,一旦确定自己被隐翅虫所伤,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记者孟俭
小小虫子怎么会有那么大的伤害力?你千万别以为这些虫子距离你很远,它们可能每天都生活在你的周围~~~~第1类:蜱虫危害疾病早期,患者表现为不适、倦怠、头痛(挂神经内科),儿童则有低热或间歇热;进一步发展可致神经损害,导致脑膜炎(挂脑外科、传染科)、颅神经炎、脊神经根病和脑病;晚期持续性损害迁延数月至数年,包括慢性关节炎伴关节肿胀、关节腔积液和疼痛、亚急性脑病、慢性乏力、淋巴细胞瘤和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
蜱虫能通过叮咬,将体内携带的致病性微生物传播给人类,使人患上莱姆病、无形体病、出血热等几十种病毒性、细菌性和原虫性疾病。
而艾薇儿所患的莱姆病就是一种以蜱虫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本病分布广、传播快、致残率高,世界五大洲70多个国家均有莱姆病的报告,而且发病率和发病区域呈迅速上升和扩大的趋势。而在我国广大疆域,都有蜱虫出没……
对策咬后对策如果被蜱虫叮咬,千万不要惊慌,不能生拉硬拽,因为强行拔蜱虫,反而会被叮得越来越紧。可用酒精、煤油、松节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
如果发生被蜱叮咬或有过疫区暴露3~32天后皮肤出现大片红斑或丘疹,医院就诊,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
避免叮咬对策从事野外劳动和郊游的人必须注意个人防护,可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裤,穿长袜长靴,戴防护帽,外露部位要喷洒驱蚊药,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另外,在接触流浪狗和流浪猫时,要注意防止被寄生在猫狗身上的蜱虫叮咬。
第2类:毒隐翅虫危害少部分隐翅虫是有毒的,但是它并不会“咬人”。所谓隐翅虫“有毒”,是指它们的体液接触到人类的皮肤后,会出现皮炎疱疹,也可能出现关节痛、呕吐、腹泻等,但并不会致死。
对策咬后对策毒隐翅虫在天气闷热的夜晚受灯光引诱时常飞入室内,因此要关好纱门纱窗;切忌在皮肤上拍打压碎虫体,应用嘴吹气将其赶走;毒隐翅虫遇到风油精时会立即毙命。一旦皮肤上沾染了隐翅虫的体液,应立即用碱性的肥皂水反复清洗,不能用热水洗烫。
避免叮咬对策要避免在草丛中坐卧休息;在暴露的皮肤和裤脚、袖口上喷驱避剂有一定预防作用。如被咬伤,发现皮肤有烧伤的感觉,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隐翅虫叮咬?1.保持室内外卫生,防止蚊虫滋生,关好纱窗;
2.关灯睡觉,睡觉前检查床上是否有隐翅虫;
3.尽量采取各种驱蚊措施,如点灭蚊器、擦花露水等;
4.若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切不要用手直接拍打它,应用嘴吹气将其赶走;
5.到郊外游玩时,做好必要的防护,尽量穿长袖衣裤;
6.隐翅虫在遇到风油精时会立即毙命,可以在甚至是ml水内加入2—3滴风油精喷洒,隐翅虫叶会在一分半钟内毙命。
第3类:蜘蛛危害被蜘蛛咬后,伤口皮疹的中间引起坏死、溃疡、发黑发紫,出现一两厘米大的水疱,周围有十多厘米大的红斑。
大多时候毒蜘蛛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皮肤性伤害,只会造成皮肤坏死,留下伤疤,并不危及生命。只要注射抗过敏药,抗炎、消肿、清创,就可以自然痊愈。
但也有1%~2%的致死可能性,叫全身型中毒反应。全身型中毒反应除了局部的坏死溃疡,还会伴有高烧、恶心、呕吐、头痛,甚至休克的症状。
对策咬后对策一旦被蜘蛛咬伤,头8个小时是关键期,可以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因为一部分毒液还在表皮,用水大量冲洗,可以把毒液冲掉。
如果过了8个小时,没有出现水疱、皮肤发黑发紫的现象,说明蜘蛛毒性不大,伤口可以自然痊愈。但是如果8小时之内,出现了皮肤溃疡、发紫的现象,医院了。伤口不及时处理,坏死、溃烂不及时治疗,严重的有可能引发败血症,那就有生命危险了。
避免叮咬对策蜘蛛喜阴,它喜欢躲在晾晒在室内外的衣服裤子里。穿衣裤前,先用力抖一抖,这样就不会被咬伤了。蜘蛛主动攻击人的可能性不大,主要还是被动地自我防御。所以,只要小心躲避,就可以避免被咬。
第4类:马蜂南昌市民刘女士和家人到湾里梅岭爬山,在密林中穿行时不小心遭遇一群马蜂,发现马蜂后刘女士吓得往山下跑,不料遭到马蜂穷追猛堵,手部、背部、头部被群峰一通乱蜇。加上惊吓过度,刘女士脸部被咬后顿时麻痹,开始红肿。担心马蜂咬上后中毒,医院救治。
危害马蜂蜇人时能排出毒液用以自卫。毒液中含有神经性或血液性毒素,可致人畜死亡。
现在在城区的一些绿化带中,确实能见到不少马蜂的巢穴,但在平时,只要不去惊扰马蜂,马蜂一般不会主动伤人。
对策咬后对策被马蜂蜇伤后伤口会立即红肿,这时应马上涂抹碱水,如肥皂水等,使酸碱中和,减弱毒性,也能起到止痛的作用。蜇伤处会留有毒针,如果隐藏在伤口较深处,切忌胡乱按压或用有汗渍的衣物包扎。
避免叮咬对策如果遇到马蜂,千万不要惊慌,最好保护好裸露在外的皮肤,然后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不要试图反击,否则只会招致更多的攻击。
第5类:毛毛虫危害毒性不大,被刺后只有短时间的阵痛,没有多大影响。但如果眼睛被毛毛虫伤害,未及时取出,可能引发眼内炎症,进而导致失明,严重的话要眼球摘除。
对策咬后对策被刺伤后,先将虫体弹开,免得继续接触皮肤,然后用透明胶布贴在接触过的皮肤上,然后揭下,将刺入皮肤的小刺粘出来,最后用肥皂水(碱性)冲洗伤口,中和掉毒性就可以了。如果伤口还是红肿,可以抹一些“皮炎平”之类的药膏。如果被刺伤的面积比较大,医院进行专业处理。
万一虫子掉到眼睛上,千万不要慌张,应马上将虫子取出,用清水冲洗眼睛,医院取出残留的毒毛,按照医嘱使用抗炎、抗过敏的眼药水滴眼,1~2周后可痊愈。
避免叮咬对策到树下乘凉或野外活动时应戴宽边草帽,穿长袖衣裤,尽量不要在有毛毛虫的树下停留。若身上不慎落有毛毛虫,不要乱拍打,更不要用手去捏,应拿根树枝把它挑开,或轻轻抖掉;皮肤上如粘有毒毛,可以用医用胶布或者透明胶布把毒毛粘去。千万不要抓挠或乱摸,否则会越发严重,出现身体局部极痒的红疹,且会快速扩散,严重时红疹会形成水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