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春雨一场暖,随着外界天气温度的普遍升高,依赖于有水环境生存与发展的细菌病害开始发生危害和蔓延。为了避免造成损失,农民朋友们在这段时间应该注意加强细菌病害的预防。
细菌性病害在多种作物上普遍存在,但以蔬菜上的细菌性病害种类最多,发生也最广泛。
春季蔬菜上常常发生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细菌性叶枯病、番茄的细菌性叶斑病和软腐病、豆科蔬菜的细菌性疫病、辣椒的细菌性疮痂病、茄子的青枯病、西葫芦的软腐病等。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番茄软腐病
辣椒细菌性疮痂
茄子青枯病
细菌性病害的主要危害症状如下斑点型: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叶片上的病斑常以叶脉为界线形成的角形病斑,细菌为害植物的薄壁细胞,引起局部急性坏死。细菌病斑初为水溃状,在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中部组织坏死呈褐色至黑色,周围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半透明的退色圈,称为晕环。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等。
溃疡型:早期有点像斑点型,但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叶枯型: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黄瓜细菌性叶枯病。如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枯萎青枯型: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引起植物茎、叶枯萎或整株枯萎,受害的维管束组织变褐色,在潮湿的条件下,受害茎的断面有细菌粘液溢出。如番茄青枯病、辣椒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腐烂型: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植物多汁的组织受细菌侵染后通常表现腐烂症状,细菌产生原粘胶酶,分解细胞的中胶层,使组织解体,流出汁液并有臭味。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腐烂、枯萎/青枯是厌氧或兼性厌氧细菌,必须通过伤口才能侵染。
细菌性斑点/溃疡/角斑是好氧型细菌侵染导致的,既可以通过气孔入侵,也可以通过伤口入侵。
细菌性病害是如何传播危害呢?细菌性病害,都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导致发生的,病菌通过多种途径,比如气孔,皮孔,伤口等侵入,借助雨水,昆虫等进行传播,在病残体,土壤,种子上越冬,高温高湿条件下很容易发病。
致病细菌长期存在于作物上或者作物的环境中,一旦作物受不利环境的影响而对病害的抵御能力变弱,致病细菌就乘虚而入,病原细菌调控合成鞭毛/菌毛,并利用鞭毛/菌毛在寄主表面迁徙,最终到达最佳入侵位点;病原细菌释放毒力因子,比如酶、毒素、激素类和其它操控分子,破坏寄主防御系统,进入寄主细胞外环境或细胞内,完成入侵,导致作物出现斑点、腐烂、枯萎,甚至出现肿瘤。不同于真菌性病害导致的病斑,细菌一旦侵染,受感染部位的细胞就会死亡,病斑无法消除,最多只能抑制病斑扩散。
细菌适温区域广,周年繁殖,而作物在春、秋两发病更严重:春季作物开始萌发生长,雨水利于细菌移动,倒春寒易导致冻害;秋季细菌累积量达到全年顶峰,露水利于细菌移动,昼夜温差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所以,细菌性病害防治的关键点在于:
持续压低田间致病细菌的数量,是确保作物不发生细菌性斑点的关键之一。
细菌最适侵染温度15℃-30℃,但是在15℃以下,30℃以上病菌仍可繁殖,病菌基数不断累积,待合适时机爆发。天气等外界因素无法人工控制,细菌性病害最科学的防治策略就是系统防治,确保植株及周围的病菌数一直偏低。
保护好作物的幼嫩组织(芽、嫩叶、新梢花、幼果),是确保作物不发生细菌性斑点的另一关键。
因为细菌最易通过伤口入侵,而植株的幼嫩组织最容易受到伤害(冻害、虫害、风、药/肥害)。而移栽前后的苗期,也应该受到妥善保护,因为移栽会导致机械伤害,或者对环境的不适(从苗床到大田)
当前细菌性病害的防治药剂有哪些呢?无机铜类杀菌剂: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碱式硫酸铜、氧氯化铜(王铜)等
优点:价位较低,成本有比较优势;
缺点:幼嫩组织及部分作物对铜离子敏感,极易产生药害。可混性差,大多数无机铜制剂为碱性农药,不能与大多数农药混配,使用不方便;会诱发螨类和锈壁虱的增殖,变相的增加防治成本;
有机铜类杀菌剂:噻菌铜、络氨铜、松脂酸铜、琥胶肥酸铜、壬菌铜、喹啉铜、噻森铜等。优点:更加安全,一般不会产生药害,使用范围和时间广泛;含铜量比较低,不会引起螨类的增殖,铜素的累积小;可混性好,使用方便,减轻负担。
缺点:价格普遍较高,铜离子释放量不足,防效不够。
抗菌素类杀菌剂: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四霉素等
优点:传统的杀细菌剂;稀释倍数高,价位具有比较优势;内吸、治疗效果比较好。
缺点:容易产生抗药性;抗菌素对人类、动植物的潜在危害。不同的菌株发酵及加工工艺差异导致产品效果差异较大。
微生物菌剂:多粘类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优点:安全,环保,无内吸传导,速效性偏弱;
缺点:不同微生物、不同菌株表现差异大
强氧化剂:氯溴异氰尿酸、三氯异氰尿酸
优点:速效性好
缺点:持效期短,次氯酸容易导致作物氯中毒,药害,不能与有机磷混配
噻唑锌
优点:内吸,防效好。
缺点:不能跟含金属离子叶面肥混用
现有的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要么安全性低,易造成药害,要么防效(速效性以及持效性)偏低,而高质量春雷霉素和微生物菌剂类是公认的安全性最好的产品。
科诺尽克3%春雷霉素
+
5亿CFU/毫升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悬浮剂
国内首个杀细菌的抗菌素+微生物菌剂(细菌活芽孢)的混配制剂,超前发酵工艺+超厚芽孢衣的活芽孢+先进助剂,实现杀细菌抗菌素与细菌活芽孢的完美结合,全天然产品,细菌性病害防效优异,作物高度安全
春雷霉素-氨基糖苷类抗菌素
作用机理:
通过干扰氨基酸代谢的酯酶系统,从而影响蛋白质合成,抑制菌丝伸长和造成细胞颗粒化来杀菌,抑制菌类生长。对很多真菌、细菌都有效。
强渗透和内吸性:
春雷霉素在植物体外杀菌能力弱,保护作用较差,但对植物的渗透性强,能被植物很快吸收并传到到全株,对侵染植物体内的细菌起到抑制作用。
作物提供营养:
促进作物生长,增加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具有营养和调节功能
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有固氮能力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剥夺病菌生存空间
芽孢繁殖与植物病原菌争夺空间、营养、氧气等,其芽孢营养竞争能力强、抗菌物质产生量高、生长速度快及适应性强,快速生长成为优势菌群,占据生态优势,在植物表面形成保护膜,阻止病菌侵染,使病菌没有生存空间,表现其持效期长。
产生抗菌活性物质
产生肽类抗菌物质,改变细菌细胞膜的渗透性,造成细菌内含物的流失,最终导致细菌死亡;产生的拮抗蛋白质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与增殖;分泌的核苷类抗菌素多氧霉素作用于病原真菌细胞壁,能引起真菌生长时的菌丝尖端形成膨胀泡而破裂。
诱导作物提高抗病性
多粘类芽孢杆菌不仅能直接杀死病原菌,还能通过与植物之间的互作来起到抗病效果,诱导植物系统抗性,对其他病原菌侵染具有抵抗性。
为作物提供营养
通过固氮和溶磷为植物提供自身难以吸收的氮源和磷肥养料。多粘类芽孢杆菌能在植物根尖定植并形成生物膜,并且在根部维管柱外的细胞内空间积累,产生的生物膜能够大大加速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尽克-产品特点
独家工艺,资源唯一
科诺专利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菌株,具有超厚芽孢衣。能耐受抗菌素、多肽类、粘多糖等代谢产物增强作物抗逆性。独家工艺,全国唯一证件,市场竞争力强。
精选原药,纯度高
精选春日链霉菌菌株,通过先进的发酵工艺,获得杂质更少的发酵液,再通过多步离子交换,进一步去除杂质,比其它春雷霉素纯度更高、杂质更少。
多重机理,协同增效,延缓抗性
春雷霉素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作用,但是体外杀菌能力较差,作用位点单一,KN-03作用方式多样,可以在植物表面形成保护膜,长效保护,二者协同增效,防效更稳定。
营养补充,增强免疫
KN-03能够通过固氮和溶磷为植物提供植物自身难以吸收的氮源和磷肥养料,春雷霉素能促进作物生长,增加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使产品具有极好的营养和调节功能。
全天然产品,安全,使用方便
细菌发酵产物及活体有益菌组成,对作物安全性高,可与绝大多数杀虫杀菌剂混用(强酸/碱除外)
尽克的应用方向细菌病害克星,混发病害搭档
尽克40毫升/桶水防治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施药后7天,未见新病斑生成,老病斑迅速干枯无扩展尽克40毫升/桶水防治辣椒细菌性斑点病,施药后7天,未见新病斑生成,老病斑迅速干枯无扩展在植物幼嫩部位容易受伤害的各生育期,间隔7~10天,连打两遍,可阻止细菌对叶片、花、果实的侵染。基于作物表面以及组织内部的细菌彻底防除,以及在作物各敏感时期(苗期、花期、幼果期)的安全性,尽克能真正让蔬菜的叶面果面远离细菌性病害导致的斑痕!祛斑保叶,一招尽克!常见的细菌性病害种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细菌性基腐病
瓜类:细菌性角斑、细菌性果腐病
十字花科叶菜:黑腐病、细菌性软腐病、细菌性黑斑病
茄果类:溃疡病、青枯病
姜:姜瘟病
柑橘:溃疡病
香蕉:叶鞘腐烂病、细菌性软腐、细菌性枯萎病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猕猴桃:溃疡病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
梨树: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