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分类怎么用

(高三?第一轮复习课)(高一?第一个月新课)新版高中化学教材,注重两个新概念:1.物质分类;2.化学实验。分类比实验更重要。一、分类方法高中学两个分类法:树状分类法(看组成),交叉分类法(看某种性质)。树状分类很系统,交叉分类有意义,化合物交叉分类最有用。二、物质分类2.1树状分类物质按照组成分为纯净物、混合物。混合物,又称为“分散系”,有溶液、胶体、悬浊液和乳浊液,等。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2.2交叉分类化合物:分类方法就比较多——1??金属化合物、非金属化合物(按元素);2??有机物、无机化合物(是否含碳);3??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按化学键);4??电解质、非电解质(导电与否);等等。三、化合物,分两类(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其它共五类(树状)。有机化合物另行讨论。3.1酸(无机酸)?分类和应用按照交叉分类,酸可以分为:①强/弱酸,②一元/多元酸,③含氧/无氧酸,④氧化性/还原性酸,⑤挥发性/无挥发性酸,等等。高中化学,常见强酸有硝酸、硫酸、盐酸/氢溴酸/氢碘酸、高氯/高溴/高碘酸、氯/溴/碘酸、高锰酸(HMnO4)、硫氰酸(HSCN)等13个。强弱酸、强酸碱的分类,是写“离子方程式”的基础。“强酸制弱酸”、“强碱制弱碱”直接指明了反应方向。3.2碱(无机碱)?分类和应用按照交叉分类,碱可以分为:①强/弱碱,②氧化性/还原性碱,③易溶/微溶/难溶碱,④金属氢氧化物/一水合氨,等等。高中阶段的烧碱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四个。四个强碱和一水合氨,属于能够溶于水的碱(氢氧化钙微溶):碱溶有五位,钾钠铵钙钡。“弱碱不生成强碱”、“弱酸不生成强酸”,也是一般规律。3.3盐?分类和应用按照交叉分类,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四类。最有意义的是分为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强碱盐、弱酸弱碱盐四类,这是高考考点“盐溶液混合”的判断依据:盐溶液的酸碱性,分类法告诉你。盐溶液的pH,分类法告诉你——铁铝铬铜锌,二三四五六……酸式盐的应用、碱式盐的生成,交叉分类都告诉你。3.4氧化物?分类和应用氧化物可以被分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两类(树状)。也可以分为酸性、碱性、两性、不成盐、复合氧化物和过(超)氧化物六类(交叉)。交叉分类直接说明了氧化物的化学性质。高中阶段,两性氧化物只有Al2O3。高中,不成盐氧化物有CO、CO、H2O这三个“一氧化物”。高中,考Fe3O4、Mn3O4、Pb3O4三个复合氧化物。四、有机化合物(有机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分为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两类。4.1小分子有机物分为烃、烃的衍生物两类。(1)烃按结构分为链烃、环烃(脂环烃和芳香烃),按来源分为脂肪烃(链烃和脂环烃)、芳香烃,按化学键分为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根据分类的饱和与否,可以直接判定是否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2)烃的衍生物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含氧衍生物分为醇、酚、醚、醛、酮、羧酸、酯七类(高中)。烃的其它衍生物不是高中化学内容。4.2大分子有机物分为聚合物、有机大分子。(1)聚合物加聚物、缩聚物,表达式中都包括聚合度n。加聚物一般不水解、难降解。(2)有机大分子多糖、蛋白质等。有机大分子均可以水解。结语人教版教材注重物质分类,目的是建立“物质分类——性质——应用”的第二条线,看起来是不成功的。分类方法这么复杂,老师也要经历多年教学实践,才能知道皮毛。可是,学生一上高中就学分类,“能不能分清楚”,是个未知数。分类任务,就只能交给高三的第一轮复习了。化学的第一条线却很成功,就是“位置——结构——性质——用途”,简称元素的“位构性”。结合高考考点,教会学生从树状分类认识物质种类,从交叉分类认识主要物质的性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衷心感谢您的光临??)—————————————————————感兴趣的学生、感兴趣的家长、感兴趣的网友,请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ejiaostore.com/arhzl/64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