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会上,中国农大副教授范志红不但辟谣了“螃蟹和西红柿同吃等于砒霜”之类说法,还进一步辟谣,所谓“中国营养协会”是个假机构,正名是“中国营养学会”。范老师还进一步强调,实际上已经有机构针对各种“食物相克”进行了临床试验,“相克”之说其实并不存在。
「食物相克」别相信↓↓↓
图片来源:晚会截图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很多「XX食物和XX食物不能一起吃」的说法。
但这些说法,其实并不正确。
错误一
螃蟹和柿子不能一起吃
每到秋天,螃蟹和柿子一同上市,就有人说它俩「相克」,不能一起吃。
其实,由于没煮熟、肠胃敏感等原因,吃螃蟹确实可能会拉肚子;而柿子,特别是生柿子中有很多鞣酸,吃多了也可能会肚子疼。
但是!只要你不吃太多柿子,不吃生柿子,并且把螃蟹蒸熟,同时对海鲜又不过敏的话,它俩可以大胆地一起吃。
错误二
海鲜和水果不能一起吃
传说水果中有维生素C,海鲜里有五价砷。它俩一起吃,维生素C能把五价砷还原成剧毒的三价砷(砒霜)。
实际上,海产品所含的绝大部分是稳定的有机砷,里面极其微量的无机砷在体内两天就可以代谢出去。
就算真的能产生反应,想要「砒霜」达到有毒剂量,需要一次吃下几百斤的海鲜和水果……还没中毒就先撑死了。
错误三
豆浆不能和鸡蛋一起吃
常常有人说豆浆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会抑制蛋白质的消化,影响鸡蛋的营养。
大豆中的确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有毒且会妨碍蛋白质吸收。但它很怕热,我们喝的都是煮熟后的豆浆,胰蛋白酶抑制物早就在煮豆浆的过程中失活了。
所以喝豆浆,无论是搭配白煮蛋、茶叶蛋、荷包蛋,都不用担心。
错误四
豆腐不能和菠菜一起吃
图片来源:晚会截图
豆腐中有钙,菠菜里有草酸,有人说它们一起吃会形成草酸钙,导致结石。
实际上,结石的形成得看草酸和钙够不够,以及它们在哪儿相遇。
草酸要形成结石,需要到达尿液,在那里与钙结合。如果把富含草酸的食物与富含钙的食物一起吃,那么它们可能在肠胃之中就结合了,然后通过粪便被排出,不会进入尿液成为结石。
如果还不放心,那就把菠菜焯一下水,除去大部分草酸,不用怕。
错误五
牛奶和豆浆不能一起吃
传言说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会破坏奶中的蛋白质,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
上面说过,只要豆浆煮熟了,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就会失去活性,不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
其实,如果豆浆和牛奶不能一起喝,那美味的豆奶可怎么办?
错误六
水果不能和牛奶一起吃
有人说,果汁是酸性的,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沉淀变性,影响吸收。
事实上完全没必要担心,牛奶蛋白质遇酸沉淀很正常。如果蛋白质发生沉淀就不能吸收,那酸奶还怎么喝啊。
而且,就算牛奶不和水果一起吃,进入胃里遇到胃酸也会产生沉淀。
如果「水果+牛奶」真的一吃就消化不良,那香蕉奶昔、橘子奶昔、草莓奶昔……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错误七
白萝卜和胡萝卜不能一起吃
据说,胡萝卜中含有一种叫抗坏血酸的分解酵素,会分解掉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
实际上,「抗坏血酸的分解酵素」其实就是「维生素C氧化酶」,所有植物都含有这种物质,胡萝卜有,白萝卜也有。
而且,蔬菜中的维生素C本来就很容易被破坏,比如切开、加热、光照、接触氧气……都不是胡萝卜干的。
不过,如果胡萝卜和白萝卜吃多了,确实可能有个问题……放臭屁……噗~
错误八
可乐和味精不能一起吃
这个厉害了,据说可乐加味精,可以形成神奇的「春药」……
但,假的就是假的。可乐与味精放在一块儿,并不会发生什么特殊的反应。
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平时在外面吃饭时配一瓶可乐,这不就是「可乐+味精」的吃法么?
不要因为「食物相克」
忽略了真正的问题
也许有人要问了,如果没有传说中食物同食中毒的话,那这些经验是如何产生的呢?甚至还会人说「我自己就曾经吃了相克的食物导致肚子疼的!」。
其实,就像螃蟹和柿子的例子所展示的:人们往往会把一些引起不适的饮食问题归咎于「食物相克」,把一些个案轻易上升到了普遍性规律,这造成了大量错误的食物相克忠告产生。
如果你吃了某几种食物后,身体出现了不舒服,那可以想想,会不会是这些原因导致的:
食物不干净,例如加热杀菌不彻底;
食用方式不当,例如豆角没做熟;
食物不耐受或过敏,例如乳糖不耐受的人,喝牛奶会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例如稍微有点刺激就拉肚子。
饮食,是健康的基础。
与其相信所谓的「食物相克」,吃饭也要小心翼翼胆战心惊,不如选择多种食材、平衡膳食,这才是真正的健康之本。
宝宝辅食看这里
医院北医三院儿科主任倾情打造,从6个月到3岁,每周辅食添加计划专家指导,余款精美辅食轻松做,宝宝爱吃饭,长得高,不过敏,少生病;绿色印刷,放心阅读。辅食究竟什么时候开始添加?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应该是什么?1岁以内的宝宝可以加盐和糖吗?宝宝贫血怎么办?哪些食物容易过敏?缺钙到底是怎么回事?宝宝的乳牙要怎么护理?我的宝宝体重过轻/过重应该怎么调理饮食?宝宝每天的饮食应该怎么安排?......所有新手妈妈们会碰到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都会得到完美解答!
家里的老人照顾宝宝,每天都在头疼要给宝宝吃什么,面对古灵精怪又挑剔的宝宝,怎样才能让他们乖乖做到饭桌前呢?本书的每周食谱安排,根据不同月龄,搭配出每一天的主食和加餐食谱,营养丰富,每天又不重样,真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的好帮手!
本书还搭配有贴心的儿童按摩方法,轻轻松松化解宝宝积食、腹泻、便秘等小毛病,让家长们成为宝宝贴心的“保健医生”。
你还在为宝宝偏食而烦忧吗?
赶快收起不悦吧,带着宝宝跟随洛洛和奇奇的脚步,一起进入食物王国,那些可爱而有趣的食物精灵们将会成为宝宝的好朋友,帮助宝宝从根本上摆脱掉偏食的习惯。
神奇的食物世界等你的宝宝来探秘哦……
这是一本可以走进宝宝心灵的神奇食物书,是好妈妈们的聪明选择。
年糕妈妈”公号创始人、浙江大学医学硕士李丹阳教你按月龄精准添加辅食、做好每周喂养计划。九大功能性食谱、道营养辅食、张高清食物图,让你不再为宝宝吃什么、怎么吃而发愁。是一本新手爸妈必备的辅食添加指南,由浙江大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马鸣亲自审定。本书主要包括辅食的基本知识、制作辅食的基本方法、辅食的常见误区、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宝宝正确喝奶喝水、常见的辅食困惑以及分月辅食食谱、应对宝宝小烦恼的功能食谱等八大部分。本书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让每个妈妈都能轻松掌握添加辅食的方法,喂出健康、聪明的宝宝。
《0~6岁宝宝食谱必备全书》这本书根据0~6岁宝宝在不同时期的身体发育特点和营养需求,为宝宝量身定做每一阶段的营养食谱,从食物的形态、口感及营养搭配方面都适合宝宝的消化系统,且能够保证宝宝生长发育所需。
本书所精选的食谱多达道,并且进行了各种细分,如菜肴、羹粥、主食、汤饮,早餐、午餐、晚餐、加餐,四季食谱、常见病调理食谱等,方便读者根据不同需要快速查找。每道食谱除了配有精美插图外,还详细讲解其制作过程、烹饪技巧、喂养经验等。
本书条理清晰,针对性强,图文并茂,方便实用,家长可现学现用。
这是一本4个月至1岁超细月龄划分的宝宝辅食书,也是一本*简单、*好做的宝宝辅食书。多道辅食由北京大学*医院著名儿童保健专家亲自审定。
每个月的辅食由“新加的饭饭”和“以往辅食翻新做”两部分组成:“新加的饭饭”将可以新加的辅食列出,让爸爸妈妈按照宝宝的月龄直接添加,无需再次费心选择;“以往辅食翻新做”指导爸爸妈妈换着花样制作出更多口味的辅食。
每一道辅食都附有“营养素成分”“功效”“小餐椅的叮咛”等,爸爸妈妈能清楚地知道这些辅食对宝宝有哪些具体的好处,制作时该注意什么,做起来也更有底气!
对宝宝的补钙、补铁、补锌、益智健脑等需求,“功能性食谱”*时间给予宝宝充足的营养。
对宝宝常见的湿疹、过敏、腹泻、便秘等小毛病,“小毛病食谱”让宝宝尽可能在不打针不吃药的情况下,恢复健康。
营养师美食家的强强联合,给你*权威、*实用的指导。孩子成长路上的所有饮食问题,协和营养师李宁为您一一解答,加上慧慧的秘制菜谱,让孩子从此爱上吃饭。
全书近道菜,隔着纸张都能闻到饭香。拒绝呆板、繁琐,轻松的版式,可爱的语言,简单的步骤,让您轻轻松松给孩子做营养餐。
书中营养师推荐了*适合孩子的主食、菜品、汤羹;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四季食谱,给孩子超强抵抗力的早中晚餐;还有孩子*爱吃的烘焙、零食、便当……拥有这一本,妈妈再也不用为孩子吃饭发愁。
补铁、补锌、补钙、感冒、过敏……孩子的日常小毛病,用“吃”就能解决,好妈妈就是孩子*好的私人营养师。
食材大爆炸,妈妈在了解食材功效的同时,带着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认识大自然,爱上蔬菜,爱上吃饭。
“应该从何时开始给宝宝吃辅食?”“宝宝需要什么的营养?”“哪些食材对宝宝有益?”“哪些会宝宝过敏?”从宝宝吃辅食开始,身为父母的我们就得认真地思考孩子的饮食。譬如:4个多月的宝宝以吃食物泥为主;宝宝开始长牙了,就要为培养咀嚼与消化能力而设计菜单;宝宝渐渐长大了,味蕾也开始挑剔了,就要搭配多样化的食材,以简单调味突显食物的原味,让他们吃到真食物。爸爸妈妈们可以通过亲手为宝宝制作食物,一起上桌分享美味,与宝宝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另外,不同阶段的宝宝所需要的营养量、采用的烹调方式是不一样的,希望新手爸爸妈妈能从这本书中学到正确的科学喂养知识和各式辅食制作方法。宝宝吃得好,父母才放心,让宝宝在美食中健康成长吧!
吉尔·拉普利多年来致力于婴幼儿喂养和儿童发展问题的研究。她提出了“Baby-led
Weaning(宝宝自主进食)”和“Baby-ledParenting(宝宝主导育儿法)”的理论。她的3个孩子在小时候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宝宝主导的养育方式。
特蕾西·莫凯特是一位作家兼新闻工作者。她在自己的女儿身上实行宝宝主导的养育
方式后,希望能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这种理念,并从中受益。BLW主张让宝宝自己学会吃固体食物,而不是被大人用勺子喂着吃,或让他们吃汤羹、果泥。该方法为父母和宝宝提供了一种顺其自然、轻松愉快的辅食添加方式。不需要专门制作或购买婴儿食品,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内在发展规律,让宝宝自己决定吃什么、吃多少以及吃多快,打破宝宝需要被喂的神话,让宝宝一开始就学会最健康的吃饭方式。
更多好书尽在阳谷新华书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