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由新华社发布的医学进展消息《重大突破!癌细胞竟被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了》被广泛转载,也被商家充分利用,推演出小苏打就能治癌防癌这样的“养生秘方”。
传言1:小苏打可以治疗癌症
首先,这项研究不是空穴来风,是客观存在的,发表在期刊《eLife》上。但是,媒体报道的这篇文章实在是为了吸引眼球,扭曲了原意,这种疗法本名叫做“TILA-TACE疗法”,是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和浙二放射介入科晁明教授团队的科研项目,姑且不提这只是在试验阶段的探索性研究,真正变为常规治疗手段还需要走很长很长的路。即使这是真的,其研究中实际的做法是用一根导管把药物打入肝脏的病灶中,而标题这种叙述方式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喝小苏打水就能杀死癌细胞!
一些关于养生的传言在朋友圈大行其道,酸性体质容易得癌症等等,这一系列新概念也让不少“生活家”们有了新的方向去判断饮用水和我们摄入食物的好坏。其实,超市里、广告中宣称的那些其实都是商家的营销噱头,只是为了消费者更有偏向性地进行购买的选择。
传言2:弱碱水能平衡酸性体质?
碱性食物对健康有好处?吃碱性食物生男孩?
对于我们所摄入的食物来说,分为“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只是一个对于食物判断的依据,并没有好坏之分。这种定义方法是把食物烧成灰,再把灰分溶解于水,则会发现不同食物的灰的确有酸碱之分,酸性食物是指食物经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成分中主要含有磷、硫、氯等元素,这些元素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而所谓的碱性食物是指食物经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成分中主要含有钾、钠、钙、镁等元素,这些元素溶于水后生成碱性溶液。这种理论认为,灰是酸性的食物,在体内经过代谢之后,产物会增加血液的酸性;而灰是碱性的食物,代谢产物则会增加血液的碱性。
真相是,我们的人体是个很伟大的神奇的复杂的系统。人体不同位置的体液pH值是不同的,胃里是强酸环境,血液是弱碱。人体血液和体液的pH值都是有一套动态平衡的代谢机制在控制,可以让血液中的pH值保持在一个恒定的值,在7.35~7.45之间。
我们摄入不同类型的食物,虽然食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不断产生一些酸性和碱性物质,但人体在已经适应了的膳食条件下,体内有完整的体液缓冲系统和调节系统,以保障内环境的酸碱平衡,不会因为摄入食物产生的酸性碱性物质而改变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在整个过程中,肾脏可以通过尿液来排掉多余的有机酸,呼吸也会帮助机体快速排出很多酸性成分,维持健康人血液的pH值。
另外,也没有什么“酸性水”、“碱性水”,只有符合饮用要求的好水!根据我国的饮用水质量标准要求,pH值在6.5到8.5之间的饮用水都是安全的。并不能说酸性水和碱性水饮用后对身体更好,水中的杂质及其受污染情况来决定水质的好坏,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就是好的水!通过食物或者饮水就能影响甚至改变人体的酸碱,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传言3:酸性体质容易生病,得癌症?
正常人根本不存在酸碱体质问题,除非人体消化道、肾脏、肺脏等重要器官发生严重病变。所谓的“酸中毒”“碱中毒”都是属于病态的机体出现的情况,而不是因为饮食导致的结果。央视晚会多年以前就曾经邀请了一些专家解读弱碱水,医院肾病科主任,北京大学长江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涛说,医学上没有酸性体质一说,一些慢性疾病,时间长了可能导致人体中堆积酸性废物,并不是酸性废物堆积导致疾病,这个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不论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都不是靠食品或者保健品就能轻易纠正的。而“酸性体质学说”所宣扬的“酸性体质引起各种疾病”,其实是颠倒了因果关系,利用看似专业的医学名词制造恐慌,诱导消费。
作者简介:丝路,中国农业大学,硕士,食品与营养科班出身,努力做好一枚知“食”分子,各种户外运动好奇者。
参考文献
厉曙光.水的酸碱性与健康无关[J].家庭健康,(5):48-48.
严文.饮食养生及认识误区——谈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3):8-9.
酒场小麦.酸性体质碱性体质[J].中外食品工业,(1):82-85.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