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毫克就能致死,剧毒的河豚到底是美

老话讲:“地鲜莫过于笋,河鲜莫过于鱼”,鱼类的品种多种多样,我国有上下千年的文明史,对于鱼类有独特的吃法。比如:清蒸鱼、红烧鱼、酸菜鱼、胡辣鱼、豉汁蒸鱼头、剁椒鱼等等,香喷喷的鲜美之气漫延迂回,萦绕鼻端,令人垂回涎欲答滴。闻其香,心旷神怡;偿其肉,回味无穷。

但是有一种鱼,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不可多吃的美食,宋代大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这样形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可见苏轼也是一个吃货,而诗句内的河豚饱受争议,它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也可能是致命的“砒霜”!

1、河豚是什么鱼?

河豚又叫艇巴、腊头、乖鱼、鸡抱、龟、河鲀等,泛指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的鱼类。河豚鱼因其外形似“豚”,又常在河口一带活动,江、浙一带俗称河豚,而山东则称艇巴,河北叫腊头,广东称乖鱼或鸡抱,广西则叫龟鱼。

身体呈圆筒形,体表无鳞或者有刺鳞,上下颚各有2个大“龅牙”,它的食道比较特殊,和其他鱼类相比差异很大,河豚鱼前腹侧及后腹侧能够扩大形成气囊,遇到危险后,吸入大量的空气和水,腹部膨胀呈圆球形,用以阻挡掠食性鱼类的吞食。所以我们视频中看到的河豚,就如一个球体,把它放入水中后,吐出空气和水后恢复成鱼形。

河豚鱼在世界分布极广,大约有多个品种,我国有40多种,大部分属于东方鲀属,从我国从辽宁到广东沿海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东海、南海以及近海江河中。

少数种类繁殖季节,从海洋回到江河产卵,长江、珠江等水系的中下游在春夏之间出现汛期。比如:暗纹东方鲀可沿长江上溯至洞庭湖产卵,也可在长江及通江湖泊中定居,是我国重要的鱼类资源。

河豚主要生活在水中层或者底层,钓鱼人都知道它的牙齿咬合力很大,能够轻易咬断鱼钩,食性比较杂主要食物以贝类、甲壳类和幼鱼为食。河豚体长一般5-28厘米,大多数体长10-20厘米,体重一般克上下。(个别品种体重超过5公斤)

2、是美食?

有句老话叫:“冒死也要吃河豚”,用这句话来形容河豚的美味,但是要冒着生命危险食用。因为河豚有剧毒,我国食用河豚的历史很长,自古就有“长江三鲜美,河豚第一鲜”,美称。河豚肉质细嫩、鲜美,曾有“吃了河豚,百味不鲜”的说法。

我国吃河豚的历史很长,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早在距今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下游沿岸的人们就品尝过河豚,知道它有剧毒了。有两个小故事,足以证明河豚鱼的鲜美。

据宋朝人孙奕所撰《示儿编》记载:苏东坡非常喜欢吃河豚,虽然河豚有毒,但东坡先生不怕。在美食与生死之间,显然苏先生是选择了前者。当地有一家人善于烹制河豚,听说东坡先生喜欢吃,就邀请他去品尝。希望苏东坡能留下诗词,顺便跟着名扬天下。

开席之后,东坡便开始大吃特吃。主家的家眷躲在屏风后面,想要听一听东坡先生说了什么。可是东坡先生一个劲地吃,一句话都不说。主人很失望:“难道我做的河豚不好吃?东坡先生一句话都不肯说。”突然,东坡丢下了筷子,大声说了一句:“也值得一死!”直白的意思就是:“你做的河豚太好吃了,吃了这样的没美食,就是死了也值得。

史料记载:有个外乡人到吴地(今南京、扬州、江阴等一带),当地人请他吃河豚,临行前夫人担心地问:“万一中毒怎办?”该人答:“主人一番厚意怎可推却,况且我久闻河豚美味。假若我不幸中毒,用黄汤(粪水)一灌就全都吐出来了,不会有事。”

赴宴时渔民说今夜刮风,未能捞到河豚。便改换菜肴,酒至半夜。该人醉归分辨不出家人。夫人问他话,他干瞪两眼而不能答。其妻惊惧,急声说:“吃河豚中毒矣。”儿子赶紧于茅房取来粪汤,撬开嘴急灌若干。良久该人酒醒,见家人忧心围在身旁便问她们缘由,其妻告知所以,彼此讲明,方知大误。(参明谢肇淛《五杂俎.卷九》)

通过这两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古人为了品尝河豚的美味,真是豁出性命,甚至交代中毒后要怎么处理,也要吃一口河豚,主要是河豚毒性太大。河豚毒素属于神经毒素的一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命。一只河豚体内所含的毒素,足以杀死三十个成年人。

3、还是“砒霜”?我国古代的毒药一般是砒霜,砒霜的致死量为0.1-0.2g,而河豚的致死量为0.48毫克毒性是砒霜的-倍,那么这种超越砒霜的毒素到底有何特别之处?河豚鱼的有毒成分是河豚毒素,它是一种神经毒素,野生河豚体内毒素的毒性是剧毒物质氰化钠(NaCN)的1多倍,人类自身的免疫系统对这种毒素毫无抵抗之力。

经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河豚的主要食物来源是鱼,虾以及贝壳类,而河豚体内的毒就来自其中一些贝壳。一些贝壳类生物的体内含有一些有毒的细菌,这些带有有毒细菌的贝壳在被河豚吃掉后就会进入到河豚的身体组织内。这些细菌进入河豚体内后并不会死亡,而是会继续生活,并持续不断地产生毒素,而河豚对这些毒素已经免疫,并且成为自己的武器。

并且河豚毒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经过一般的炒、煮、盐腌和日晒等,均不能很快将其破坏,所以一旦处理不好死亡率极高。有人说:“长时间高温能不能杀死河豚毒素?”,这要看烧制时间。因为河豚毒素耐热,在°高温下8小时才会被破坏,°高温下1小时才能破坏,一般家庭烧菜很难烧这么长时间。

河豚的肝、脾、肾、卵巢、睾丸、眼球、皮肤及血液均有毒。最毒的部分为卵、卵巢和肝脏,肾、血液,眼睛和皮肤次之。河豚虽然含有剧毒,但是由于美味还是能吸引美食爱好者的青睐,然而一旦处理不好,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并且食用河豚鱼中毒的报道层出不穷。

《九派新闻》10月23日报道:小心!现在这种鱼汤喝不得!三灶有人中毒!最快1.5小时丧命!

《湘湘带你看社会》11月11日报道:广东发布食品安全风险提示:警惕食用河豚鱼引发食物中毒

《九派新闻》11月14日报道:广州一老人吃河豚中毒危及生命,医院抢救助脱险

河豚毒素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发现毒性最强的非蛋白质之一,中毒后出现口、唇、手指轻微麻木等早期症状,随后出现呕吐、步行困难,进而还出现呼吸困难,直至意识消失,心跳停止等情况。

河豚毒素0.48毫克就足以致人死亡,一旦中毒后潜伏期只有10-30分钟,发病后4-6小时就可能死亡,最快1.5小时,河豚的毒虽然不是砒霜但是胜过砒霜,不要为了一时贪念口腹之欲,而把脑袋别到裤腰带上,万一中毒无忧无虑地走了,伤痛却留给了家人。那么河豚到底能不能食用?

禁止加工经营野生河豚鱼,禁止经营养殖河豚鱼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河豚鱼整鱼。禁止加工经营所有品种的野生河豚鱼。售卖河鲀活鱼、野生河豚鱼均违法,市面上能买到的合法养殖、可供食用的河豚鱼都不是活鱼,而是宰杀后的鱼皮或鱼肉制品,且所有上市流通的河豚鱼外包装上均有可追溯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ejiaostore.com/alcbx/117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