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实验选择题归类

题型一、论述性选择题

[例题1](年全国卷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解析:长颈漏斗不能用来分液,A项错误;

NO能与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B项错误;

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Fe3+的水解,应将FeCl3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C项正确;

将Cl2和HCl的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除去其中的HCl气体,但引入了水蒸气,D项错误。

答案:C

[例题2](年全国卷3)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B

C.用铂丝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明该盐溶液中一定有Na+,选项C正确。

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D正确。

点睛:本题选项B涉及的是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选择。一般来说,应该尽量选择的变色点与滴定终点相近,高中介绍的指示剂主要是酚酞(变色范围为pH=8~10)和甲基橙(变色范围为pH=3.1~4.4)。本题中因为滴定终点的时候溶液一定为酸性(二氧化碳饱和溶液pH约为5.6),所以应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对于其他滴定,强酸强碱的滴定,两种指示剂都可以;强酸滴定弱碱,因为滴定终点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所以应该使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因为滴定终点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应该使用酚酞为指示剂。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常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气体的制取、除杂、收集、尾气处理、溶液的配制等操作。这就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化学试剂的使用,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操作的先后顺序等,这样才可以得心应手,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答题时注意“分离、提纯”问题要明确原理,切记不能引入新杂质;“操作”问题,要有效避免遗漏,养成有序思维的习惯;“制备”问题,要从教材类比迁移。明确是考查原理还是考查操作或仪器;“检验”问题,要                        

欢迎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芥子气软膏质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ejiaostore.com/ajcfa/49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