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是营养,易得,易烹调,价廉物美的食物,除了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之外,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吸收率很高!
而母婴蛋作为最近兴起的专供母婴人群的营养蛋,除了包含一般鸡蛋所有的营养成分外,DHA、硒、叶黄素等含量更高更适合幼儿、孕妇人群食用。
然而,有人只吃蛋白不吃蛋黄,有人说生食营养价值高,又有人说生吃会拉肚子。众口不一,关于鸡蛋的营养健康存在着很多误区,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探个究竟。
误区1:土鸡蛋才是最“健康”的鸡蛋
所谓土鸡蛋,指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吃天然食物的土鸡产下的蛋。很多人认为,土鸡蛋就等同于天然的鸡蛋,营养更丰富。在商店里,往往土鸡蛋的价格也比普通鸡蛋高。就土鸡蛋和普通鸡蛋的营养价值而言,两者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且纯天然的放养保不齐会让鸡更容易接触到农药、化肥、鼠药、虫药等。
相反,母婴蛋由于鸡种选择是抗病能力极强的罗曼粉鸡,并且饲养过程全程机械化,科学投食中药喂养,出厂就完善的筛选和保护消毒机制,所以母婴蛋才应该是最健康的鸡蛋。
误区2:蛋黄胆固醇高,最好少吃或不吃
事实上,虽然一个鸡蛋约含胆固醇mg,但关于膳食胆固醇对血脂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其在肠道中的吸收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时,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黄卵磷脂和胆碱,可以乳化胆固醇,防止胆固醇附着在血管壁上。现在中国和美国已取消了膳食胆固醇的限量标准。通常,成年人每天吃1个母婴蛋,儿童青少年每天吃2个母婴蛋以辅助健康成长,不必担心蛋黄的胆固醇而扔掉蛋黄!
误区3:双黄蛋的营养价值更高
从双黄蛋的产蛋机理来看,一方面是由于母禽生殖机能旺盛,促卵泡素和排卵诱导素超量分泌所致;另一方面是遗传原因,也有是因饲养不当,令家禽突受惊吓,狂奔乱飞,腹压突增,压破“卵泡缝痕”致使两个或多个卵黄移出所致。
从营养而言,蛋清主要含水和蛋白质。蛋黄主要含卵黄磷蛋白、卵黄磷蛋白、脂肪、胆固醇、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虽然鸡蛋的营养价值主要集中在蛋黄中,但是,这也并不能说明双黄蛋的营养价值更高,不能偏信一些炒作。每一枚母婴蛋的营养情况基本相同,都是富含DHA、硒、叶黄素,无论是对幼儿还是大人都有不错的营养补充。
误区4:生吃蛋更有营养
随着日剧韩剧在国内的普及,人们也开始尝试生鸡蛋拌饭等吃法。很多人喜欢生吃鸡蛋,或者是吃半生的鸡蛋,感觉口感好,营养高。但是从营养的角度来看,鸡蛋生吃或者熟吃,营养差异非常小。只是不同的烹调方法消化吸收率会有一定的差异。
一般的鸡蛋我们不提倡生吃,主要是因为怕有沙门氏菌,这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经常出现在肉蛋奶类食物中,人们吃了之后可能会出现腹部痉挛、腹泻、发烧、食物中毒等症状。
若是无菌母婴蛋,则成人可以生食,幼儿还是需要煮熟再吃。我们常说的母婴蛋由于特供母婴人群,它的安全性必须是重中之重,可生食是最低标准,不是仅仅把鸡蛋外部的脏污去除,而且从源头开始每一个环节都尽量避免细菌感染,再配合其他技术比如涂油保护等等使得不轻易被细菌感染。这类鸡蛋也有可生食的期限,一般都会用可溶于水对人体无害的喷码著名食用失效在蛋身,所以如果很喜欢生吃鸡蛋,一定要买安全可靠的品牌,同时在生食期限内食用(一般是15天)。
误区5:常温存放鸡蛋
很多人买回鸡蛋后就直接放在室内,方便随吃随取。
可其实鸡蛋也有保质期,如遇到高温天气,鸡蛋在室温下容易变质。建议把鸡蛋放冰箱,这样可以保质延长一段时日。一般来说,在夏季温度较高,保质期缩短为10天,而在冬天或放冰箱中,能保存40天。如果您购买的鸡蛋上有保质期,还请参考包装上的保质期。
母婴蛋虽然相较普通鸡蛋有更完善的出厂保护处理,但还是一定要买到手之后取出所有鸡蛋放于冰箱冷藏,这时候不用清洗,因为母婴蛋表面有涂油保护,食用前再取出洗净即可,这样母婴蛋的保质期能在45天左右。
误区6:鸡蛋是补铁的良好来源
网络上的一些文章宣传“鸡蛋铁含量最丰富,超过牛奶等动物性食物,利用率可达到%,是补铁的好来源”。
事实上,鸡蛋并不是铁含量最丰富的食物。鸡蛋黄中含有卵黄磷蛋白,具有很强的铁结合能力,这种蛋白一旦与铁结合,就可导致鸡蛋中的铁生物利用率降低,鸡蛋中的铁吸收率只有3%左右,因此鸡蛋不能作为补铁的良好来源。
误区7:鸡蛋不能与豆浆同食
网上流传鸡蛋不能和豆浆同食,理由是“豆浆中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影响鸡蛋蛋白质吸收利用”。
其实生豆浆中确实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但豆浆煮熟之后这种物质就会失去活性,所以熟豆浆和熟鸡蛋同食没有问题!而且鸡蛋中富含的蛋氨酸与豆浆中缺乏的蛋氨酸互补,可以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