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存家中小儿误服药物的紧急处理

医院订阅哦!

作者:时毓民教授

科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医生有话说小儿天生好奇,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误服药物的情况,尤以2~4岁的孩子居多。小儿肝、肾处理药物的能力较成人差,又叙述不清,若处理不当,可留有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父母往往被弄得措手不及,无的放矢。若能及时正确处理,往往可以使小儿得救。中毒后症状

宝宝药物中毒后首先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头晕、头痛、呼吸不均匀、憋气、呼吸带特殊气味、脉搏细弱无力、面色苍白等,轻者烦躁不安,重者甚至出现昏迷、嗜睡、抽风等。

急救措施

1、催吐

可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药物吐出来。胃部内容物少者,不容易呕吐,要让其先喝水,一般每千克体重给喝10~15毫升。

具体操作:家长将宝宝腹部顶在自己的膝盖上,让宝宝头部放低。这时再将手指伸入宝宝喉咙口,轻压舌根部,反复进行,直至呕吐为止。

注意事项:如果让宝宝躺着呕吐的话,要侧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吐后残留在口中的呕吐物要及时清除。

2、洗胃

具体操作:有条件者在催吐后,应给宝宝插管洗胃,经鼻或口插入,以清水、盐水或1:的高锰酸钾溶液等洗胃。

一次注入量根据患儿年龄来决定,婴儿50~毫升,年长儿~毫升。注入后松开胃管抽吸或让其胃内液体自动流出,然后再注入,反复清洗,直至水清无味为止。

注意事项:但误服强酸、强碱者禁忌洗胃。

3、导泻

为加速毒物排出,可在催吐、洗胃后应用25%~30%硫酸镁每千克体重0.2~0.25克导泻。

上述处理后,医院进一步检查,给予针对毒物的特殊处理。

解毒措施对“药”解“药”

1.如果误服维生素、止咳糖浆等副作用(或毒性)较小的药物,让宝宝多喝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排出体外。

2.如果误服安眠药、某些解痉药(阿托品、颠茄合剂之类)、退热镇痛药、抗生素及避孕药等,医院时,家长可给宝宝喝大量茶水、肥皂水反复催吐、洗胃,然后喝几杯牛奶和3~5枚生鸡蛋清,以养胃解毒。

3.如果误服来苏儿、石碳酸,或强酸、强碱等腐蚀性很强的药物,不宜采用催吐法。前者的处理方法是让孩子喝大量鸡蛋清、冷牛奶、稠米汤等保护食管和胃黏膜;后者的处理方法是喝冷牛奶、豆浆等。

4.如果误服碘酒,赶紧给孩子喝面糊、米汤等淀粉类流质,淀粉与碘作用后能生成碘化淀粉,减小毒性;然后再把这些化合物催吐出来,反复多次,直到呕吐物不显蓝色为止。

5.如误医院,在医生处理之前,为避免毒物吸收量的增加,要禁食牛奶和脂肪类食物。

6.如果宝宝错喝了癣药水、止痒药水、驱蚊药水,立即让宝宝尽量多喝浓茶水,茶叶中含有鞣酸,有沉淀解毒作用。

避免中毒预防为主

集中放置

家中药品应放在一个固定且宝宝拿不到的地方,最好加锁。

分门别类

①成人药与宝宝药分开;②外用药与口服药分开,以免错拿造成误服;③所有的药物都必须写明药品名称、用途、用法、用量及有效期限;④切勿利用药物空瓶放入其他药物。

及时清理

①过期药物及时处理掉;②当药物发生变色、结块、有霉味或异味、变浑浊并有沉淀,中成药片或药丸霉变、生虫、潮解等现象,立即进行清理。

加强教育

①家长勿当着孩子的面吃药,以避免孩子模仿;②不要在给孩子吃药的时候哄骗孩子药物是糖果,以免家长不在的时候孩子真的把药物当成糖果来食用;③要告诉孩子,未经父母允许,不要随便吃药。

常备急救箱

如放些酒精棉、0.9%生理盐水、消毒纱布、绷带、胶布、创可贴、棉花棒、圆头剪刀、钳子、手电筒等以备急救用。

温馨提醒

以上的家庭紧急措施只能在家长明确孩子服用了该种药物,并且程度较轻的情况下使用。如果不确定孩子服用了哪些药物,并且孩子反应过于严重,一定要及时送医救助!

本文为“家庭用药杂志”独家原创文章。相关文章,可回复下方序号获取。有★标记的可直接点击下方标题阅读

招让宝宝乖乖吃药小儿吃喝警惕钠超标困扰孩子的神经性尿频★“祛痱”的七张食疗方和护理小贴士★用药时的“小儿酌减”究竟怎么减?★小儿常见病治疗验方(上)★小儿常见病治疗验方(下)(多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ejiaostore.com/ajbjs/62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