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
最近流行的大容量“吨吨桶”
就是方便爱喝水的小伙伴们
拿起杯子“吨吨吨”一顿炫
随时随地补充水分
但是,你知道吗?
喝水虽好,却不能贪多
一次性喝太多水也是有危险的!
一、新闻详情:
52岁的杭州人王姨总觉得右侧上腹部隐隐作痛,医院就诊后,医生考虑她是肝区疼痛,为了更精准地判断王姨的肝脏是否有了病变,医生建议连续三年都没参加过体检的她做个肝脏增强磁共振排除下隐患。
做增强磁共振要注射造影剂,检查之后,王姨牢记医护人员的叮嘱“多饮水,多排尿”让造影剂尽快排出身体。回家后,她在4小时内狂饮了7升约14斤水(大约13瓶毫升的农夫山泉),没过多久就出现了恶心、呕吐、手脚抽筋、意识模糊、无尿等症状,家人赶紧送她来浙大一院急诊科。
经过急诊科专家检查,王姨血液中的钠离子含量为mmol/L(正常值在~mmol/L),这是由于王姨患了严重的“稀释性低钠血症”造成的,也就是俗称的“水中毒”,因膀胱急速扩张产生了急性尿潴留,导致了无尿状态。经过积极的对症治疗,她转危为安、痊愈出院。
“患者一次性喝了很多水,肾脏每小时其实只能从血液中排出约至毫升的水,水本身没有渗透压,它进入体内之后一下子就稀释了血液,让血液的渗透压降得很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需要有一个平衡,这个时候细胞内液就会大量吸水,把细胞外液的水分吸到细胞里面去。”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主任医师解释,大脑这个部位,细胞里一下子进了很多水后,就会出现脑水肿。脑水肿会出现颅内高压的问题,所以就会有恶心、呕吐,甚至抽搐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昏迷。
二、类似案例
实际上,杭州王姨这样的情况
并非个案
案例1
据《财富》报道,美国著名女星波姬·小丝曾因过度饮水导致一次严重的癫痫发作,只记得吸着氧被送上救护车。
案例2
年,广东深圳一女子近日为做B超喝水憋尿,一次性饮水3.2L后出现恶心呕吐、手脚抽搐等症状,家人跟她讲话都没有意识,就诊后医生诊断为“水中毒”,抢救4小时才脱险。
案例3
年,浙江54岁的柯阿姨为了通肠道,每5-10分钟就喝毫升白开水,结果恶心、呕吐、头痛、乏力……进了急诊室抢救,医生诊断为“水中毒”。
案例4
年,泰州26岁的小韩(化名)打完篮球大汗淋漓,一口气“咕咚咕咚”灌下四瓶纯净水,结果却觉得头晕、恶心,家人将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小韩不是中暑,而是“水中毒”。
三、究竟什么是“水中毒”?
当机体所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zhūliú,指液体与气体在体内不正常地聚集停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称之为“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
“水中毒”在临床上较少发生,常见的病因有水分摄入过多、肾功能障碍、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可分为“急性水中毒”和“慢性水中毒”两类。
程度较轻者
停止水分摄入,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后,即可纠正。
严重者
可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或死亡,治疗要以保护心、脑功能为目标,以脱水或纠正低渗为目的。
不仅如此,过量饮水还会对患有以下基础疾病的患者带来健康威胁:
青光眼患者
血浆渗透压降低,使眼球中房水生成速度增加,间接导致眼压升高。本身有青光眼高危因素的人,因调节眼压能力差,无法及时排出多余房水,喝水太多使眼压升高,就可能导致发病。
慢性肾病患者
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减退,适量喝水能够促进尿液生成,帮助身体的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但过量喝水却会增加肾脏负担,多余水分不能及时排出,还会引起身体水肿。
心脏病患者
心脏病患者大量喝水会增加心脏负荷,加重病情。
胃溃疡患者
胃溃疡患者所服的药物里,大多含有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物质,会对胃黏膜形成保护,若喝水太多,可能会降低药效,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四、“喝水”也讲科学,饮水量要合理控制
医生提醒,很多人都知道喝水对健康有帮助,因此总是盲目大量喝水。如果饮水过多,反而会增加身体负担。一般一次性饮水超过4升,可能就会导致细胞“水中毒”。
另外,饮水之后需要肾脏将多余的水分排泄出去,才能够维持身体健康状态。因此,平时饮水量需要合理控制。
做B超如需憋尿,我们该怎么喝水?医生建议,做B超需憋尿时,应少量多次喝水,一次约ml,可选择饮用淡盐水,更容易产生尿液。检查前建议饮水-ml憋尿两小时左右,或饮水-ml憋尿一小时左右。憋尿时感觉尿意非常明显,有点着急去卫生间的程度就可以了。
喝水也讲科学
可别“贪杯”哦!
来源:
浙大一院、人民日报、深圳晚报、江苏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