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映就成票房冠军,果然敢拍独立鱼电影

电影院终于要开门了。

沉寂了半年的院线,急需有实力的新片救市。

隔壁韩国的经验值得借鉴。

疫情后韩国院线上映的第一部本土电影,是鱼叔写过的《侵入者》(链接在文末)。

目前票房直逼万元。

「黑化」的宋智孝欧尼,给大家不少惊喜(惊吓)。

接着刘亚仁主演的灾难片《#活着》掀起一波观影热,正在向亿元大关进击。

明星+商业类型片,或许是重振院线的一种思路。

今天鱼叔要推荐的新片,和它们同一时期上映。

并且一举拿下双周票房冠军。

同时,它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罪案悬疑片」。

《清白》

本片改编自震惊韩国的「马格利米酒毒杀案」。

年,韩国顺天市的一个村庄。

某中年女子在喝下马格利米酒后,中毒身亡。

死因是「氰化钠中毒导致心肺骤停」。

原来,她喝下的米酒中掺了大量农药。

调查结果令人瞠目——

投毒凶手竟然是受害者的女儿。

女儿背着母亲,和生父长期有着性行为。

甚至还生下一个小孩,但因无力抚养而送到海外领养。

母亲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母女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最终,女儿杀死了想要阻止这种不伦关系的母亲。

这则新闻深深震撼了当年32岁的导演朴相铉。

他以此为创作灵感,想借电影反思韩国高压社会对人造成的扭曲和创伤。

导演朴相铉

十一年过后,《清白》终于上映。

这是朴相铉导演的长片处女作。

不仅票房表现喜人。

还在韩国电影网站Naver上收获了8.6的高分。

女主角是有着「八头身」之称的申惠善。

看过韩剧《秘密森林》的一定记得她,在剧中饰演检察官永恩秀。

正是因为对这个角色的成功演绎,她被选中出演《清白》的女主角。

这也是申惠善出道至今,首次在电影中独挑大梁。

扮演申惠善母亲的是老戏骨,裴宗玉。

她不仅是百想影后,还是韩国中央大学戏剧系兼任教授。

更是韩国娱乐圈首位取得博士学位的艺人。

电影开场,是一个4分钟的长镜头。

屋内正在举办葬礼。

市长一出场,瞬时改变了现场的气氛。

从进门起,就不断有人围在他身边拍马屁,夸他心中有人民。

而市长因为正在准备即将到来的选举,自然要和民众打成一片。

一群人喝着米酒有说有笑,完全看不出是在办丧事。

可没过多久,出事了。

饮下米酒的人个个口吐白沫,昏倒在地。

这正是整起事件的导火索——「大川农药米酒案」。

导演和剧组为这个难度颇高的长镜头,排练了许多次。

要调整照明的位置、摄影机的移动路线、演员的移动范围、以及说出台词的时间。

这个长镜头的目的,一是为了渲染紧张气氛;

二是为了全景式展现事发现场的的每个角落,描摹众生相。

在最短的时间内,交代人物关系,带出整个村庄令人捉摸不透的诡异感。

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

开场就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随即进入法庭戏码。

安郑仁(申惠善饰)律师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干练大方。

与葬礼上那些操着方言,举止轻浮的村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其实。

她也来自那个村庄。

由于难以忍受父亲长期的施暴,很早便和家里断绝了联系,独自生活在首尔。

甚至连父亲的葬礼,都拒绝出席。

没错,开场的葬礼,吊唁的正是安郑仁的父亲。

安郑仁从新闻中得知了「大川农药米酒案」的最新进展——

母亲(裴宗玉饰)被当成了案件的嫌疑人。

她去母亲,可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已完全认不出自己。

她不禁怀疑:

这样的母亲,有可能策划一场惨烈的谋杀吗?

失智的母亲在牢里遭受着非人的对待。

为了保护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她把所有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对投毒行为供认不讳。

第一次开庭,只凭口供的手印,没有充分的证据,就对母亲实行拘捕。

这也是检察官乐于看到的,每个人都急功近利,只想迅速结案。

可安郑仁却觉得这个案子没那么简单。

其实她最初是拒绝为母亲辩护的,但负责该案件的律师实在太不负责任。

「找这种人辩护,无罪也会变成有罪。」

所以安郑仁只好亲自出马。

为了证明母亲的清白,她立刻回到村庄展开调查。

在追查案情的过程中,她接二连三地遇到预料之外的事件。

首先,她发现负责本案的检察官、刑警和目击者,案发后多次聚在一起,非常可疑。

回家收集线索时,又发现有人偷偷藏在家中,似乎也在寻找某样东西。

显然,案情疑点重重。

但在二次开庭的时候,母亲仍然被检察官逼着认罪。

她受了刺激而失控,现场乱成一团。

面对此情此景,安郑仁怒斥检察官:

「比起被刀捅死的人,被舌头弄死的人更多。」

本该为人民服务的检察官,却蔑视法律,欺压弱者。

其中原因,也许和受害者是市长有关。

随着安郑仁的调查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隐情浮出水面。

一桩牵涉到父亲和市长的陈年旧案,也被再次提及。

原来,在这个看似平静安稳的小村庄,还藏着这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政商勾结,利益冲突,无辜之人沦为牺牲品。

原本只想还母亲清白,没料到却发现了更多的悬案。

一件件悬案串联起来,引向一个意想不到的真相。

鱼叔在这就不继续剧透了,把最大的悬念留给大家。

毕竟,悬念才是悬疑片的精髓。

从抽丝剥茧、连点成线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复杂叵测的人性,及其影射的社会现实。

《杀人回忆》被奉为神作,也正在于此。

罪案题材的悬疑片,如果重点只在揪出凶手,那么它的境界注定不高。

《清白》的内核,并不是罪案,而是充满矛盾的母女关系。

安郑仁虽然对母亲心怀憎恨,但为了帮她洗刷冤屈,还是回到了逃离多年的家乡。

没想到,她竟意外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

原来亲生父亲,另有其人。

这不仅是破案的关键线索,更解开了母亲不为人知的往事。

导演有意通过镜头语言表现这对母女关系的复杂张力。

以这场探监戏为例。

灯光打在两人的脸上,周围一片黯淡。

虽隔着一层玻璃,但反射的倒影让两人的脸部时而重叠,时而并排。

仿佛这道屏障消失了一般。

对话不再只是简单的正反打。

而是持续特写人物的面部,放大情绪的感染力,更显示出演员的精湛演技。

类似的拍法,是枝裕和在《第三度嫌疑人》里也用过。

《第三度嫌疑人》

只不过《第三度嫌疑人》中的两人是针锋相对。

而本片中的母女,则是患难与共。

像这样孩子为母亲辩护的设定,会让不少人想起刘德华与叶德娴主演的港片《法内情》。

律师为母亲辩护,遭到法官及检控官的刁难,在法庭之上孤立无援。

相比之下,《清白》的情况甚至更糟。

因为母亲的失智,律师不仅要对抗外部的压迫,还要时刻安抚好母亲的情绪。

看似冷峻的故事中,也不乏温情色彩。

出狱后的母亲,尽管有时会认不出眼前的女儿。

但只要坐上那条熟悉的长凳,望着眼前碧蓝的湖水,就会不自觉地哼出那首儿歌:

「美丽的花朵啊,如此美好的日子。」

这是安郑仁小时候,母亲常给她唱的一首歌。

虽然改编自真实案件,但《清白》却延伸出了一个全新的故事。

原案件中,女儿出于私情,而杀死了母亲,以极端的方式「终结」了母女矛盾。

而本片的故事中,女儿放下了对母亲的怨恨,在辩护的过程中渐渐与母亲和解。

或许有人会说,安郑仁本来就应该尽全力维护母亲,毕竟血浓于水。

但别忘了,她曾经被母亲伤得很深。

当她被父亲掐住脖子时,母亲没有阻拦;

当她被父亲禁止读大学时,母亲应声附和。

家里的钱怎么能供女儿读书呢?肯定是要留给儿子用啊。

那时,并没有人来维护安郑仁。

她最初拒绝为母亲辩护,也正是因为心中仍有怨恨。

但作为律师,她坚决不能容忍特权阶层对普通民众的倾轧。

她不仅是在为母亲发声,更是在为弱者发声。

影片没有把母亲这个角色处理得过于脸谱化。

而是逐步揭开她过去的苦难,让我们看到,「她也是个可怜人」。

她屈服于丈夫的淫威,身不由己;

女儿离家出走后,她受尽了精神上的折磨;

人到暮年,还要遭受这样一场羞辱。

可以说,她们都是受害者。

也正因如此,她们才能相互理解,达成和解。

不再把彼此当敌人。

而是正相反,同心协力对抗共同的敌人。

她们的经历并不是个例。

而是发生在许多女性身上的残酷现实。

这样的联结,也超越了单纯的母女关系,让我们看到了女性互助产生的巨大能量。

虽然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片,《清白》算不上精彩绝伦。

但它在类型的框架内,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以往的韩国电影里,律师这类角色的扮演者,几乎都是男性。

《辩护人》

男性主持公道,男性救人于水火之中。

女律师,女法官,女检察官,都去哪了?

暂且不谈意识形态问题,光是这样的叙事套路,大家也看腻了吧。

偶尔有韩版《傲骨贤妻》这样的女性律政剧出现,还是翻拍的。

而《清白》少有地将受害者和律师,都设定为女性。

安政仁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向腐败的特权势力宣战。

这可能是本片最大的「bug」,但也是最大的看点。

这样的故事不现实。

但却是理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ejiaostore.com/ajbjs/10746.html


当前时间: